为何孩子们总是盼着过节?(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赛茜盼望着可以拥有一个皮纳塔。
而绘本里提到的皮纳塔,通常由纸浆、陶器和布制成,里面装满了糖果,在平安夜晚上高高挂起,人们将其打破祈求好运。这一传统据说是由马可·波罗从中国传入欧洲,再由欧洲人带到墨西哥,但由于马可·波罗究竟是否到过中国存有争议,这一结论的可靠性也就有待考察。实际上,在12月末类似打破装满种子的容器祈福的仪式在各大洲本也并不少见,中美洲早在玛雅文明时就有这一类似现代击打皮纳塔的习俗,阿兹特克人纪念太阳神威齐洛波奇特利的生日时也有此类仪式。根据当地记录,皮纳塔于1586年在墨西哥城以北的现代墨西哥州的阿科尔曼首次用于传福音。也就是说,和欧美许多基督教节日相似,现在被认为是源于宗教文化的传统风俗,其实是脱胎自更古早的农业文明社会为祈福生产而创生的节日仪式。
在原始思维中,施行打破容器、撒出遍地饱满种子的交感巫术,是召唤着来年大地丰收、物产丰盛。基督教文化传入中美洲以后,牧师们为了传播教义,便借用了当地原有的年末祈福仪式,逐渐把早期文明中向“大地之母”托南津祈福的冬至节和祈求太阳神重生(这两个节日都在十二月中下旬)的故事转换为了圣子重生——这一过程与在欧洲本土耶稣重生故事取代古罗马农神节的历史十分相似。
农神节是古罗马最著名的节日,其功能相当于古希腊的克洛诺斯节,它们都有祈祷光明重生的内涵。同时,在这两个节日里,社会秩序被颠覆,人们处在一片狂欢氛围中,宴饮、舞蹈、赌博、主人为奴隶提供服务、女性异装成男性,孩子们被鼓励自由玩耍、参与节日的各种欢乐仪式(克洛诺斯节是对“黄金时代”向往的体现,传说那是宙斯之父克洛诺斯统治的时代,彼时大地自动出产食物,人们无需劳动,自然也就不存在奴隶制,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地生活)。中世纪时,由于圣诞节与农神节的日期非常接近,西欧的许多基督徒过的圣诞节仍然延续了农神节的传统,是一个喧闹、酗酒、赌博和暴饮暴食的时期。也是在中世纪的法国和瑞士,12月28日会有一名男孩被选举为“一日主教”,他会装模作样地颁布法令,没上没下的传统在这一仪式上也得到了体现。
不论是祈祷新生/重生,还是打破等级秩序,这两种内涵可能都为现代圣诞节中儿童格外受到关注、扮演重要角色的结果种下了原始基因。其实细究起来,圣诞节本来就是以“儿童耶稣”为焦点的节日,这是一个关注“一位了不起的孩子的诞生以及如何诞生”的故事。
《圣经》里有这样几段话,在研究儿童文学的我眼里倒是以文学隐喻之法道出了世界上不能被承认平等对待的儿童们的处境——“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他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圣子的遭遇未尝不能看作儿童的生活寓言,他们是新生、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是希望之光,却无法自证许多时候他们的智慧良善(甚至逻辑力)更胜成人。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