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4年再现,《寻秘自然》导演汪诘:拍科普电影是“愚公移山”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经过漫长岁月,中国本土的科普电影再次在宽广的银幕上展现出风采。科普电影《地球往事》与《无形之力》,这两部出自科普作家汪诘之手的作品,于7月13日和7月21日在全国上映,凭借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向观众展示了科普电影的精彩风采。近期,汪诘接受了本报的深度访谈,他阐述道,拍摄科普影片如同"持之以恒的移山工程",尽管过程充满挑战,然而每一步的积累以及观众对影片放映后反响的热烈,让他认识到科普电影如今已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他观察到公众的科技理解力正在显著增强,这为科普电影的制作提供了绝佳时机。作为电影的创造者,他渴望追求更高的艺术峰峦,认为这将为他的生活带来无尽的热情与动力源泉。
首先要是中国科学故事
汪诘自幼便对科普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在2011年,他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推出并大受欢迎了他的首部科普著作《时间的形状》。自2017年起,汪诘专事科普创作,其科学普及书籍《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荣获国家图书馆颁发的第八届文津图书奖,而他的科幻小说《时间囚笼》则荣膺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至今,汪诘已经出版了二十多部涵盖科普与科幻类的著作。
他早期曾执导了一部名为《太阳系新解》的首部纪录片,特意跋涉至甘肃进行取材和拍摄。这次经历不仅进程顺畅,而且极大地提振了他的自信心。他自那时起设定了一个雄心壮志,计划在6至8年的光阴里,创作出堪与欧美顶尖科普影视作品相媲美的作品。汪诘在科普领域的感知与天分尤为显著,特别在叙述科学内容时展现出独到的才能,这正是我投身此行业创作的最大信念来源。另外,他在影视制作上展现出与生俱来的才华,尽管未曾接受过影视编导的专业训练,初次运用Premiere软件,他仅用一天时间完成的作品就令一位电视台编导惊叹不已。编导表示,一般剪辑师需花费五六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那样的镜头流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