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剧像失恋:拿什么拯救“完结综合征”(2)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常会根据两个关键方面来判断经历的好坏。一个是峰值,即这段经历最强烈的积极或消极体验,比如《南来北往》中汪新被盗窃团伙诬陷面临职业危机,姚玉玲因此被迫与汪新黯然分手,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以及两人那种想触碰却不得不收回的爱情让人抓耳挠腮;另一个则是结局,即这段经历的最后时刻,例如《繁花》结尾阿宝挥手大笑着:“我们知道自己在每个春天,会开出什么样的花,也知道秋天一定不会结出什么样的果。但我们依然会期待下一个冬去春来,繁花似锦。赤子之心常在,人不响,天晓得。”让人感受到繁花落尽的浓浓遗憾与惆怅。
相较于峰值,结局的作用尤为明显。一项经典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被要求在实验中经历两次令人厌恶的经历:一次是把一只手在水温为14摄氏度的水中浸泡60秒;另一次则是在14摄氏度的水中浸泡60秒后,水温逐渐升高到15摄氏度时,再在水中浸泡30秒。虽然两次经历都很痛苦,且第二次时间更长,但被问及更愿意重复哪次经历时,大多数人竟然更愿意选择后一次时间更长的痛苦经历。他们认为比起经历60秒的剧烈难受,不如经历60秒剧烈难受加上30秒的中度难受,后者反而让人好受些。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第二种情况下,人们更有可能只记住最后发生的中度难受,而不是前面的剧烈难受。
因此,如果一段经历开始得不尽如人意,但结局温馨,意蕴悠长,人们还是能选择原谅;反之,尽管有些小说、影视剧、重大经历的开端或者中间过程还不错,但如果“高开低走”结局糟糕,与前面的精彩纷呈两相对比,人们的记忆会更深刻,开头有多喜欢,结局就会骂得有多狠。但是,这其实是一种失真的判断,所以千万不要把一年的计划拖到最后一个月赶进度,虽然可能自己感觉良好,但其实这整年的计划也不能评价为完成度高。
学会抽身,与作品好好告别
当我们出现完结综合征时,建议大家直抒胸臆,与作品好好告别。比如看完一部好剧,我们可以写篇观后感,或者参与网络点评,作为告别仪式的一部分。有很多演员就会在拍摄或者播完一部剧后分享杀青照片、自己写的人物小传及感悟。
在进行有仪式感的剧评、书评或者日记创作之余,依然意难平的你不妨自己当编剧、作者,创作自己喜爱的同人内容。尤其对于烂尾剧,不如自己写一个喜欢的结局。我们也可以把好作品推荐给其他朋友,从而“二刷”好作品。或者加入同好网络讨论群组,我们还能在此过程中结交志趣相投之人,彼此分享,相互治愈。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