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大师胡金铨笔下的老乡老舍:大作家骨子里其实是个小市民(3)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按照老舍的写作习惯,每篇作品完成之后,往往要写一篇“创作经历”之类的文章,却唯独没有提到翻译《金瓶梅》。胡金铨推测,可能是由于那种“北京 人”的性格,觉得翻译参与翻译“不太健康”的这种小说有点不好意思。
可是艾支顿就不同了,他这部四大册的译作于1939年正式出版,书出得十分讲究,四大厚本,绿色羊皮面,烫金脊。书的扉页上郑重地写着一行字:“To C. C.Shu My Friend”,即“献给我的朋友——舒庆春”。在“译者注”中艾支顿还这样写道:“我在此特别致谢舒庆春先生。舒先生是东方学院的讲师,如果不是他协助我完成这部书的初稿,我当初根本没有勇气接受这件翻译工作。”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翻译工作以艾支顿为主,老舍从旁辅助,并且接受艾支顿支付的稿酬。至于拿了多少稿酬就不得而知了。
老舍对《金瓶梅》的评价很高。1946年在美国的一次演讲中,老舍说它是“明代最杰出的白话小说”。“在我看来,《金瓶梅》是自有小说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金瓶梅》英译本的故事是英中两国文化交流史上一桩非常有趣的事情,也是老舍旅英五年里无意之中留下的一个重要足迹。
对济南的复杂感情
1930年秋天,老舍接到山东齐鲁大学的聘书。这年年底,老舍带着新婚夫人胡絜青和男仆老田来济南上任。
老舍以前没来过济南,但认为这座文化古城应该是人杰地灵,更何况山东还是出圣人的地方。然而一下火车老舍大失所望:车站上又脏又乱,人挤人,不管男女,嘴里都是大葱味儿。这在老舍的《到了济南》一文中记载。老舍一家好不容易挤出车站,喘息未定,就有一大群马车夫上来抢生意,老舍看到个个都是马瘦车破。其中一名车夫不由分说就把他的行李搬上了车,老舍一讨价还价,车夫就把他的行李全扔到街上去了。幸好这时候有个自备马车的朋友来接他,老舍一家才车马颠簸地到了学校。
看到齐鲁大学的校园之后,老舍才转忧为喜。齐鲁大学校园广阔,环境优美,遍植花草树木,教授的住宅是密林深处散建的一幢幢独立洋房,臧克家访老舍时叹为“世外桃源”。这恐怕是老舍一生最好的住宅了。当时虽然国难当头,老舍住在美国教会庇护下的校园里,像是遍地烽火中的一个小花园。在这里,他写作、研究学问、种花、养猫、养狗、养金鱼。内有贤内助主中馈,外有老田应门洒扫。也是在这里,他的大女儿和二儿子相继出生。这期间学者宁承恩来看他,称老舍“满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