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连一株水稻都没有的东北,为何会变成我国的粮仓(4)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上图_ 清末东北地区“开禁放垦”的过程中的升料地执照
当局鼓励
晚清东北边禁全开,清政府对移民一改排斥驱逐的态度,开始设局招垦,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如1906年,辽宁新民府就设立新民蒲城水利局。挖掘了新开河,促进水稻生产。
到了北洋政府东北当局政府对垦荒种稻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1913年,在辽宁塔西湾设立水稻试验基地,绘制通俗易懂的水稻种植图画分发给各县。同年奉天省水利局成立,开掘了“引浑入蒲”的水利灌溉工程。北洋政府东北当局,还多次进行土地普查,将查出的可耕荒地,低价抛售给农民耕种。
1915年,日本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的朝鲜是日本的殖民地,东北当局害怕日本人利用朝鲜移民对东北实行侵略渗透,鼓励汉民种植水稻,汉民也开始大面积耕种水稻。
1918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农商部向奉天省发出通报“旅满朝鲜人会收买水田,严加防范”。东北当局颁布了《提倡华民耕种水稻办法》。责成各县政府调查境内的水田面积,由县政府督促农会劝导民众耕种水稻。如果资金不足,则有政府联络乡绅商行,提供贷款。
上图_ 东北大米
20年初,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奉天官牧场、新纪公司、溥丰农场、彰武农牧场等官办或商办的稻田公司。这些稻田公司招徕民众耕种土地,提供农资、粮食、住处,极大地促进了水稻增产。
经过数十年的耕耘运作,原本不产稻米的东北三省,逐渐变成了北方稻米之乡,成为我国重要的大米生产基地。1931年,“9·18”事件爆发,日本侵略者霸占了东北。日本人在东北抢占了东北的大米资源。直到解放后,东北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富饶的黑土地,才真正成为人民的“北大仓”。
作者:大狮子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论近代辽宁省地区水田农业的发展于朝鲜移民社会的形成》 金颖 满族研究 2007.4
[2]《朝鲜移民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 衣保中 中国农史 2002.1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