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青海1600斤“牛魔王”:角朝天半米长,为何要下山“抢亲”?(4)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野牦牛为何越来越少?


野牦牛象征着藏北草原的辽远、雄厚和凛冽,是高原真正的主人。
它们生活在大面积的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之中,躯体高大硕壮,体格发育好,耐寒性强,对青藏高原严寒多变、高山冷峻、空气稀薄、植被贫乏等恶劣生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十分耐苦、耐寒、耐饥渴,是仅幸存于青藏高原的珍贵野生牛种。
数百万年的演化,令野牦牛高度适应高原环境:
它们的瘤胃(反刍动物的第一胃)更大,可以从低质量草食中汲取足够营养。胸腔宽阔、血氧能力极强,能够支持长期缺氧环境下的正常活动。野牦牛表体比率很低、多层毛发系统发达,非常适应寒冷气候。
但,强健至此,却依旧不能保证性命无忧。
近百年来,野牦牛的分布范围已缩小了一半以上,种群数量估计约为2万多头。几十年前,青海东部的年宝玉则区域还能看到野牦牛的雄伟身影,如今已退缩到无人区及其边缘地带。
即便这样,也不一定安全。
在季节性草原生态系统中,冬季或旱季往往是大型食草动物的瓶颈期。全球愈发不稳定的气候变化,可能进一步缩小野牦牛的适宜栖息地,造成大幅度的种群波动。
藏北的广袤原野上,草场围栏之类的人造设施逐年增加,严重阻断了野生动物们迁徙的通路,更隔离了它们获取关键生态资源的途径,加剧野牦牛局部灭绝的风险。
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超过1300万头家牦牛,它们与野牦牛食性相似,且背靠人类,与野牦牛造成严重的栖息地竞争。而同期发情的家、野牦牛杂交,又会产生基因污染,进一步降低野牦牛的竞争力。

回顾青海1600斤“牛魔王”:角朝天半米长,为何要下山“抢亲”?


结语


1973年,天祝出土了我国第一件以牦牛为造型的青铜器,重达150斤,色层斑驳的锈蚀中透出远古的苍凉与牦牛供奉的历史积淀!某种意义上来说,牦牛已作为一种图腾存在于高原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希望人类能保护好这唯一的高原灵牛。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