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0年,重磅新发现!阳台山深坑等四个“文化名人大营救”革命遗址发布(2)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深坑
深坑(张青 拍摄)
深坑位于阳台山和龙华古圩之间南面的一个山窝,阳台山的西北面,距龙华圩南边约10公里。1942年初,邹韬奋、茅盾、廖沫沙、丁聪、戈宝权、张铁生等50多位文化名人先后在深坑隐蔽过,邹韬奋提议将《新百姓报》改名为《东江民报》,报社设在深坑,修械所和医务所也这个时间段搬至深坑。邹韬奋、胡绳、吴全衡、黎澍等8人在此隐居近3个月,直到4月中下旬才撤离。许多文化名人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将深坑喻为当时的“文化沟”。
据当年在这里领导战斗的东江纵队老战士回忆录记载,当时在深坑搭建有四五间草寮。在这里不仅居住有最著名的文化名人,还有报社人员、医护人员、伤病员及枪械修理的工人。
文化名人大营救在广东人民抗战史上影响深远,为中华民族、为新中国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同时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具有深重意义。深坑草寮接待所在此次营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当时隐蔽、接待、转移最安全、最著名文化人居住时间最长的地点,是当时邹韬奋等一流文化精英实际的藏身之处。虽然现今草寮接待所遗址已被改变现状,但这时隔80年挖掘出的深坑历史事件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极大地丰富了文化名人大营救的历史。这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保住了中国文化的血脉,曾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茅盾先生将其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芋荷塘
芋荷塘(陈际彬 拍摄)
芋荷塘位于阳台山脉南麓大阳台山顶与小阳台山顶之间的一个山谷之中,即阳台山雄鹰咀下面的山腰间,是一块平坦的水洼地。因山泉汇聚形成一大片水洼如沼泽,之中长满碧绿的山芋,故称为“芋荷塘”。抗战时期,卓氏宗祠成为抗日战争年代东江游击队集中活动之地。1942年春,国民党顽军对我抗日游击队根据地发动疯狂进攻、残酷“围剿”。据曾生将军回忆:顽军这次进攻的重点,选在我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因为从这一年的一月到四月,我们在这里接待大批文化界人士,比较暴露。顽军判断这里就是我们的总部和主力之所在。四月十七日拂晓,顽军一千五百余人兵分三路向阳台山纵深地带最高峰以及蕉窝村、芋荷塘进攻。我主力大队第二中队被敌人重兵包围,他们沉着应战,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打到午后,趁顽军火力稍歇时突围下山。这一仗我们受了损失,有一个班撤不出来,共有三十多个同志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