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江上的守望者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邵阳日报·云邵阳客户端记者 王秀丽 蒋维佳
一船荡浆连两岸,十七载不停歇。在邵阳城区资江河上,北门口码头至九江码头的客运渡口航线是江上仅存的客运通道,承载着两岸市民的日常往来与深厚情感。该航线贯通北塔区及大祥区,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过去邵阳市民来往两地的交通要道。徐喜华和徐爱军兄弟俩在渡口坚持摆渡17年,共同守护着这条水路。他们以船为家,在资江的碧波荡漾中来来往往,送走了无数的人,接来了无数的客。
一条江,四代人,百余年
5月30日早晨7时许,柴油机的阵阵轰鸣声唤醒资水江面,徐喜华驾驶的渡船搭载着首班乘客缓缓从江北九江码头驶向宝庆古城墙北门口码头。首班乘客并不多,多数是到北门口农贸市场卖菜的菜农。
徐喜华、徐爱军两兄弟是渡船的承包人,具体从哪辈人起,开始摆渡资江?兄弟俩也说不清,能够确定的是,他们爷爷那辈、父亲那辈都在船上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如今,61岁的徐喜华和47岁的徐爱军两兄弟成了资江邵阳城区段最后的摆渡人。
“我们的爷爷以前在邵水河摆渡,我丈夫16岁的时候,就跟着他父亲在资江上开采砂船了。”徐喜华的妻子熊淑娥说,2008年起,兄弟俩开始为来往两岸的市民摆渡,这么多年能一直坚持下来,靠的是风雨无阻的勤勉,凭的是童叟无欺的信誉,代代传承、沿袭罔替。
徐喜华在开船。王秀丽 摄
摆渡是门手艺活,在徐喜华手里,几百多米长的河面,单趟摆渡时长仅耗时两三分钟,乘客就能安全到达对岸。“现在虽然使用柴油船了,不像过去靠人力,但也要有技术。”待乘客全部上船坐好、站定后,熊淑娥收起缆绳、撑船杆,驾驶室的丈夫徐喜军见状便启动渡船。多年来,船杆撑起后便开船成为了徐喜华和妻子的默契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