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案例解析|测量系统疑难杂症的终结者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不可重复的测量系统怎么做GR&R?采用公差比评价,碰到单边公差怎么办?GO-NGO检具采用属性一致性研究真的靠谱吗?自动化检测线/设备又该如何评价验收…….不知道当你面临这些测量系统疑难杂症时,是否出现理论学得头头道,实操遇到问题却不知所措的情况。
本文将从“不可重复的测量系统分析”的实战解决方案着手,引申出测量系统分析疑难杂症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帮你对症下药,助你一站式排忧。
不可重复测量定义与缺陷
不可重复测试在AIAG手册的定义是“由于被测体的动态性质,不可能对相同样本或部件进行重复测量”。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破坏性测试;另外一种是变化性测试。在实际工作当中较为常见的案例有:
l 破坏性测试:焊接强度、碰撞测试、跌落测试、拉伸强度、剥离力测试等。
l 变化性测试:盐雾测试、发动机/整车动力实验、气密性等测试。
对比两者SOV树状图可以发现,不可重复的测量系统分析明显存在下面几种缺陷:
1.零部件数量更多,测量成本更高
常规的两因素(作业员 VS 零部件)GR&R,只需要10个样件即可;而破坏性测量系统的两因素GR&R,则需要90个样件。
2.难以分辨变异来源
由于零部件和作业员是嵌套关系,通常采用嵌套的GR&R分析方法,是没有办法评价它们的交互作用。由于不可重复性,则意味着同一个零件没法被不同的作业员,甚至相同的作业员进行重复测试。所以测量系统分析的时候,零部件之间的组内变差将混入到重复性和再现性里面。
3.基于假设的不可靠性
基于难以分辨编译来源这一问题,有些时候在不可重复测量系统分析的时候,将做出一个假设——零部件之间的组内差异为0,再采用常规的交叉GR&R来分析。哪怕在实际分析中,已经采用了各种方法来规避、降低、零部件之间的组内变差,甚至证实真的很小。但实际上,变异是不可能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将给基于假设的分析结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