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多轮资本退热,中国电影行业将走向何方?(7)
2022-10-14 来源:旧番剧
可以说,在第一阶段电影的国有资本时代,所有影片的制作投资均为各个国有电影制片厂,各个导演和从业人员都是隶属于制片厂的国家工作人员,而观影人次和市场,在这期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民营和海外资本时代
走向市场化繁荣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把文化产业列入第三产业,把文化部门由财政支出型部门定位为生产型部门。
这个时期,有限的国有资金已经不能满足电影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外来资金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业的投融资政策相继出台。政策的放开促使系统外国有资本、民营,社会资本、海外资本纷纷涌入,电影业的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中国的电影业开始走向市场化繁荣。
这一决策让各个国有电影制片厂自负盈亏,民营资本得以进入,电影产业由单纯的财政拨款的政府扶持阶段,开始进入到全面的市场化阶段。
特别是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技术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后,通过一系列的政府政策的指导,对入不敷出的国有电影制片厂实行了破产。可以说,民营资本进入,标志着文化产业由政府推动变成了市场化发展阶段。
在各大国有制片厂向民营资本融资的阶段,根据1993年的统计数据,1993年共生产电影154部,民营资本投资、参与拍摄的有8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