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间山庄事件50周年:时代、性别观念冲突视角下的事件重探(14)
2022-10-16 来源:旧番剧
事实上,大塚的著作中花了大量篇幅分析永田特有的性格特点,而那便在于其中存在着“成功志向”对“少女志趣”的凌驾与压抑。永田成长于评论家江藤淳曾分析过的典型战后日本家庭,由一组“没出息的父亲”和“不开心的母亲”所构成。由于丈夫在社会竞争中的失败,妻子对丈夫灰心绝望,并转而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出人头地之上。永田便是在其母“不要变成你爸那样”的唠叨声中长大,被寄予厚望地送往聚集着上流子弟的私立高中就读,逐渐形成了争强好胜、不让须眉的性格。这既将她引向了激进的社会变革理念,却也同时形成她对自身意识中逐渐觉醒的女性认同之压抑。这一矛盾性格造就其在事件中的悲剧性角色,也即处处不甘人后、给“总括”的暴力程度层层加码。虽然在观念上无法认同森对女性气质的全面否定,但那种认为“好女不输男儿”的求胜意志,使永田必须表现出对“きょうさんしゅぎか”改造的积极支持,并对显露出弱态的女性成员们恨铁不成钢,因而积极参与了总括活动。
尾声
从今天这个被宣告为已然“告别革命”的时代中回望,联合赤军事件正由于其语境的陌生化而显得愈发难以理解。然而正如本文回顾的研究中所体现的那样,这其实是一场我们自己时代的事件。其悲剧性结局的当代启示,正在于我们该如何才能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时,也认可彼此参差多态的存在方式。诚然在紧随其后来到的时代里,消费社会彻底改变了价值领域,建立起一套基于符号消费而成立的认同系统,或者说是一系列以“为信仰充值”之对象而得到区分的平行宇宙。在其中,联合赤军式的冲突似乎无需发生,各种认同观念得以相安无事地同时存在。然而事实上,这种局面所带来的是不同价值体系间割裂的加剧与对立的极化,并且会间歇性地引发类似“女权”VS“宅男”这样的认同冲突。大塚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种对立早已在山岳基地中发生,只不过独裁的组织模式和缺失的女性认同话语,使冲突最终走向了“左翼战士”对“小资产阶级情调”,或者是“男性性”对“女性性”的全面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