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译”70年:“声”入人心,“译心”不改(3)
2022-10-25 来源:旧番剧
老一辈上译人的言传身教影响深远。有人曾亲眼见到邱岳峰为《大独裁者》配音时用绳子扎紧自己的肚子,为的是保持气息连贯。有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配音质量,一些老演员还曾在身上压上沉重的箱子,以达到“气喘吁吁”的效果。
苏秀忘不了和“战友”们合作的日日夜夜,但这些年“战友”还是走了不少。20世纪80年代初,先是邱岳峰走了,后来于鼎、毕克、尚华、李梓、赵慎之等也相继走了。就拿观众最难忘的《虎口脱险》来说,其中就有尚华、于鼎的精彩表演,苏秀说,接到导演任务时,还以为是陈叙一故意为难她,后来终于明白,老厂长是要锻炼她。
这部作品留下一个中国译制片史上的经典译法:将“Tea for two”(双人份的茶)翻译成“鸳鸯茶”而非“情侣茶”或其他。
苏秀说,这都是陈叙一的创造发明。
中国的译制片行当偶尔也会请“外援”(非专业配音演员),比如上影厂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就被请来为《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配音。孙道临反复琢磨原著,探索“王子”富有“诗性”的发声,这也成为后继者效仿的模式。
上译厂的“中生代”代表人物乔榛坦言,“1970年第一次接触译制片,算起来至今参与译制和配音的起码有上千部了,我们所配的每一个角色,都像自己经历过的人生,身心全部融入进去,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和个性色彩。每个角色都付出很多心血。”
乔榛依稀记得20世纪80年代,上译厂筹备译制《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当年着墨颇多的人物沃伦斯基性格复杂,这个角色“倒逼”着乔榛专门重读原著,最终乔榛仿佛和沃伦斯基一样“大彻大悟”。反映在片中配音,他配出了一种彻心彻肺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