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的今天,手冢治虫的功劳有多大?(4)
2022-10-26 来源:旧番剧
最终,他创造了平面漫画与动态元素相结合的全新漫画形式,并使之逐渐成为漫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如果要给这种技法一个定义,那便是漫画中的人物或事物可以做出简单的动作,如向前走路、电梯门拉开,让镜头产生推拉摇移,甚至是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亦或是加入旁白、对话和背景音乐等辅助效果。毋庸置疑,这些效果大大的加强了故事的表现力与渲染力。
可以说,没有“动态漫画”技术的出现,漫画电影版的质感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想看到富坚义博、井上雄彦等大师那些让人如痴如幻的漫画效果,也要晚上不少年了。
03、告诫人们不要过度沉溺虚构
在手冢治虫众多的代表作中,有一部漫画取得的成绩并不算鹤立鸡群,但它的批判价值却是独树一帜的。这便是手冢在1949年完成的《大都会》。
很难想象,之前并未看过弗里茨·朗导演的黑白影片《大都会》的手冢,仅仅凭借标题与电影海报就激发出灵感,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重写版本。
《大都会》海报
在手冢的重写版的《大都会》中,虚构了一个人与机器人共存的社会,因为机器人导致人类失业,从而受到歧视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
。在强烈讽刺极端社会工业心态的同时,通过人性与机器的矛盾,展现了人性的美丽光辉。
这样现在看来不算新鲜的题材,再考虑其所诞生的年代,手冢对科技过度发展后的前瞻性性分析绝对是让人称服的。
在2001上映的电影版《阿童木》中,电影还将大都会设置成了一座依靠科技浮在空中的伊甸园,与之相对的是遭受污染的地面世界。两个世界的对比,最终必然会切换到关于拯救与如何拯救的话题探讨上。
我们总会看到,在对经典进行重写的过程中,手冢如同科幻作家一般通过未来对现实问题进行痛斥,从而对现在的人类进行预警。在《罪与罚》《浮士德》等经典作品的再创造中就可以看到更多他对这类严肃、悲观主题的刻画。
值得一提的是,手冢为了不让读者过分的沉溺于他的作品,他还会在他创造的可爱的风格漫画中,有意识的穿插一些笑话、调侃,甚至他自己也会站出来与读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