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学生高考路:一次改写人生的机会(2)
2022-10-27 来源:旧番剧
▲6月12日,学校高三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用手语表演诵读和歌曲。受访者供图
在那块平时用作授课的绿色黑板上,孩子们用粉笔写下了一封“请假信”:尊敬的老师们,因我们毕业,特此请假,无法按时返校,望老师批准。在这两行字旁,有一句来自老师的回复:常回家看看。
按照往年惯例,大约从3月开始,高三学生们就会在老师的陪伴下,从南到北奔赴各地的大学参加单考单招的笔试。师生们吃住在一起,老师们会像保姆般照料学生,承担了交通、食宿、考试辅导等全程安排。
但疫情打乱了这一切。高校考试大都改在了6月份,部分高校针对聋人学生的单考单招做出调整,从线下答题改为全程网络线上答题。
眼下,只剩北京联合大学尚未开考,报考该校的学生们在家备考,校园里已经少见学生的踪影。
和往年相比,太原市聋人学校今年的高三毕业生达到有史以来最多的80人,36岁的语文老师冷梅担任班主任的171班人数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
▲暑假开始前,班主任冷梅老师在班级进行安全检查。新京报记者 杜雯雯 摄
过去13年的教学中,冷梅早已熟知如何在课堂上与聋人学生们互动。
讲课的声音要足够大,有时要靠“吼”;除了手语,肢体还要充分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比如通过招手、拍手、跺脚来引起注意;教书本上的知识通常需要转化成简单的版本,并多次重复。
备课时如果看到类似“鼎湖山听泉”这样的课文,担心触及到孩子们听不见的敏感点,也要略过。
今年学校迟迟不能开学,高三年级从2月份便开设了网课,帮助聋人同学们复习。一位参与网课教学的老师表示,互动变得艰难,连麦也时常卡顿,不少孩子疫情期间回了农村老家,找到顺畅的网络也变成一件麻烦事,连带着作业反馈也变得缓慢,有时会拖到深夜。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没有听力的辅助,孩子们大多通过反复刷题来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常常熬到半夜。冷梅并不是很担心学生们的成绩,疫情改变了授课的方式,但却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复习时间,今年5月,高三毕业班重回校园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