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成功改编是相似的,“翻车”则各有不同(4)

2022-10-28 来源:旧番剧
至于“魔改”,听名字就是“改不惊人死不休”的路子了。对于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魔改”可以说是舍其精华自创糟粕。这在外国人对四大名著的改编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日本1993年版《西游记》,由女性主演唐僧,并将角色设定为女性,是孙悟空初恋的后人;2006年,日本富士电视台又推出了新版《西游记》,女三藏法师,经常因为命运无常而哭哭啼啼;2015年,法国推出《王子与108煞》的院线动画电影,直接化用和改编“水浒一百零八好汉”的设定;2017年韩国拍摄的《花游记》,牛魔王是韩国最大娱乐公司的会长,为了成仙,他帮助女唐僧陈善美用金箍束缚孙悟空……如此“魔改”的剧情,国内观众直呼受到了惊吓,“他们总能理直气壮地把别人家的故事改出自家的精神和风格。”
但想想也不奇怪,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审美的精髓,外国人不明就里,敢这样胡乱改动,也正是出于“无知者无畏”吧。
主要看“气质”
名著改编剧陷入了“越拍越烂”的怪圈,其实也符合创作规律:其一,“老版四大名著剧”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热播,与当时文化产品不够丰富有关,也就是说,作品的艺术水平尽管问题不少,但大致可以跟上时代的要求。当下名著改编剧,往往只在视觉表现上有突破,艺术水平却不足以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其二,第一次改编,一般首先是保证原著基本不走样,所以“底子”有了起码的保证,能为广大观众所认同,但同时也会让后来者陷入无现成路可走的逼仄境地,越往后越要另辟新路,难度自然会大很多。
除了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主观创作的问题,具体说,当前的名著改编,通常沾染上了过度娱乐化和世俗化气质。
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审美娱乐与宣泄功能的影视艺术是人们释放压力的主要途径。很多名著改编作品为了迎合观众,过度放大了这种娱乐化需求。为了达到喜剧效果,类似《西游记》改编电影选择淡化“取经”主题,加入戏谑成分。《情癫大圣》里的唐三藏爱啰嗦,逼得龟丞相自杀。师徒四人来到莎车城,一路载歌载舞、扭扭捏捏出场。《西游降魔篇》中的唐僧,被错贴听话符,模仿女性跳舞。为了观众能够捧腹大笑,《西游伏妖篇》还过度挖掘猪八戒好色的特点,影片中的猪八戒见到女性便垂涎不已,经常性地脱口而出:“你好性感哦!”
不得已的“世俗化”,使名著深度被削平。《西游伏妖篇》将小说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佛家之语删去,“秀特技打妖怪”,改编后的故事不再具有复杂性,而是成了通俗易懂的简单故事。一心朝圣,愿意为了天下苍生的信仰解救而放弃自身享受的境界被拉低,观众称之为“青春低幼基情版西游记”。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