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迪士尼”大败局(3)

2022-10-28 来源:旧番剧
当时,担任《大闹天宫》首席动画设计的严定宪刚刚崭露头角,虽然只有20多岁,但已经是特伟重点培养的对象。
特伟任厂长的时代也被称为影的黄金时代,最多时有员工500余人,共生产美术电影作品271部,其中46部影片获得了国内外99个奖项。
这一时期,迪士尼公司却陷入了低潮期。1967年,华特·迪士尼去世,之后公司内部陷入了其女婿和侄子为首的两派人马的权力斗争之中。
这场持续到70年代末的内耗,让迪士尼不断衰落,并退出了顶级动画公司的行列。然而不幸的是,十年后的影,竟以极其相似的方式上演了内斗。

关键转折点

改革开放以后,上美影于1979年推出了严定宪导演的《哪吒闹海》,1980年推出了《三个和尚》等佳作。
此时的一把手特伟已有70岁高龄,到了要寻找接班人的时候。
1984年9月,在老厂长特伟的劝说下,原本只想一心创作的严定宪,最终同意继任厂长。
彼时的影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在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珠三角、长三角涌现出了大量合资或集体经济的漫画加工制作公司,薪酬不菲。特别是深圳的公司,工资可以达到上美影的8倍。
尽管拥有“铁饭碗”的优势,但高薪还是不断吸引优秀动画制作人离开上美影。
1987年冬天,影副厂长王柏荣便辞职,赴广州担任时代动画公司总经理。
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提高收入。
彼时,计划经济体制和长期平均主义的工资制度,极大限制了影的产能。全厂500人一年只生产30多部影片,
平均每人每年只创造1分钟的动画,效率很低。
严定宪当厂长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固定工资制度改为酬金制。在固定的基本工资之上,让拍片多的职工拿到更多的酬金。这个改革举措在当时堪称是“胆大包天”。
然而,这次薪酬改革,却遭到了以退居二线的顾问特伟为首的老同志们的反对。
当时严定宪承接了日本DIC动画公司加工动画的外包任务,这可以让上美影获得90.5万美元的收入,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这事却让特伟非常想不通,自己年轻时冒着生命危险从事抗日宣传,如今的年轻人就多赚些钱,竟主动地替日本企业做着毫无创造力的工作,完全不顾自己当年提出的“民族化”发展道路,真是“堕落”。
1988年,上美影承接了日本动画片《西游记》的加工任务,这件事最终激化了两派矛盾。特伟忍无可忍——“片中的人物形象(孙悟空)不符合中国民族风格”。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