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社会学:芥川奖获奖作品《我推,燃烧》中的日本饭圈生态(3)
2022-10-31 来源:旧番剧
粉丝的社会学
本书除了扎实的语言功力和充沛的象征符号带来的文学性之外,如果我们用社会学的视角来阅读它同样能发现许多有意思的现象。
首先从《我推,燃烧》小说内的社会来说。主人公明里明显是通过“推”和粉丝这种关系为核心来架构自己的社交世界。除了先天的家庭之外,她所有的朋友都和追星有关。明里自认要是哪天“脱粉”了,最舍不得的除了“推”之外就是每次都积极回复自己博客的同好们。她们在平常会主动分享自己的追星感想,而在“推”出事后又彼此抱团安慰。而在现实生活中,明里唯一的朋友成美也是因为有追星这一共同语言才结识的,虽然她们“推”的对象不同。但作者对这种十分单薄的人际网络保有的却并非是单一的批判态度。借明里之口,作者提出了“为什么所有的社会关系都需要对等呢?”这一疑问。明里所追求的正是偶像和粉丝之间这种得不到回复的爱。而只要看着偶像就能得到力量这不也很好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偶像还超出了明里身边的人际圈,更左右了她与整个社会的联系。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是明里打工的小餐厅。她用来衡量打工意义的指标仍然与“推”息息相关:在餐馆打工一小时就可以买一张“生写”(指有版权的偶像写真),两小时可以买一张CD,同时得到的一张选票可以帮助“推”在下次表演取得更靠前的位置。市场和资本的内在逻辑不是被“推”和粉丝的关系所取代,而是在它的隐藏下发挥得更得心应手。同样的,这种很容易被旁人看来是有点疯狂的追星行为在书中并不完全是负面。日本高中生在课后进行兼职的比例大约占到四分之一。综合上下文看,明里的家庭并不十分贫困。可以说,是因为想要获得额外的收入来追星才让她有勇气脱离自己的舒适圈。只是在最后,她沉重的肉身还是没有让自己坚持下去。
换个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从小说内部出发抵达书外现实的娱乐世界。
上述主人公唯一的好友成美原本也追的是人气偶像团体。但当她的“推”毕业出国后,成美立刻转“推”某不知名的地下偶像。在用金钱换来熟悉度之后,成美又靠着整容最终成功实现了和自己的新“推”“私联”的梦想。在现实中,日本偶像产业明确的分级可能比书里表现得更为残酷。女团里的“48系”和“46系”以及男团里的杰尼斯可谓站在金字塔顶端。往下,各个地区限定的“local偶像”靠着更大的亲和力与地方资本分得一杯羹。最后,各种各样的“地下偶像”更是层出不穷。他们就像是冰山在水平面之下的那一部分:占最大的体积但永远见不到光。这些人常年在小型俱乐部或酒吧驻场,并且通常有着“偶像”之外的职业用以补贴家用。许多人在坚持了多年但梦想仍然不能实现后会选择默默退出。对另一些人来说,在公司的剥削和市场的挤压下,本来应该是粉丝精神寄托的他们回过头来要靠出卖自己的肉身才能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