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护法》再到《犬之岛》:“非幼”文艺动画注定要票房失败?(5)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在这样既定的格局下,创新的影片往往无法获得太多的机会。如果要坚持自己的风格,现阶段必须要交点学费。
当前的国产动画电影行业,有两个基本的趋势,一个是低幼向作品泛滥
,无论是电视动画还是电影长片,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可能只是为了拍而拍,甚至只是为了拿到投资或者补贴;另一个趋势是合家欢的作品在国内有“泛泛而谈“的趋势
,真正能做到“合家欢”的影片其实并不多,背后需要成体系的内容创作与制作团队。
从现实来看,《大护法》以及《大世界》背后的彩条屋影业显然目前还不具备成熟的体系去制作合家欢类型的动画电影,而且似乎也压根不想做低幼市场,只是希望通过扶持一些具有实验性、有趣的作品来与年轻人沟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寻找欣赏此类作品的小群体观众。这样的尝试固然难能可贵,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这样的道路也并不好走。毕竟,影片出来后一直都不赚钱是不可能的,创新的空间和试错的机会不会永远存在。
无论是叫“成人动画”,“非幼动画”,或者是“动画文艺片”,这样的概念出现后注定与中国观众的主流欣赏角度存在相当的距离。“成人动画”这个概念用来定位自身的受众群也许还算合理,但却并没有办法让观众形成对于电影的认知。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成人动画”其实与传统的喜剧、动作、犯罪这些大而化之的电影类型分类并无区别,是一个极其空洞的概念。换句话说,在看到“成人动画”这四个字之后,观众依然无法了解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如果是单纯的合家欢动画,观众的认知度与共鸣感一般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剩下的只需要去判断影片质量的好坏来选择是否买票收看,但是对于“成人动画”来说,在根本的认知上就存在一定的模糊:观众不知道这部影片究竟是拍给谁看,除非是少量的对于影片的方向和内容能够迅速形成连接的非主流人群,大多数人到头来都会对打着“成人动画”旗号的文艺片敬而远之。
甚至在某种情况下,那些能够对于这样的“动画文艺片”产生共鸣的群体也会去做出自己的主观判断:这样的影片是否真的是“有型有款”,还是充其量的“故弄玄虚“。于是我们发现就算是真的去影院看了这类型影片的观众,看过后的口碑也可能会出现两极化的倾向。
中国电影市场确实需要创新,也需要不一样的内容,也不可能老是围绕着赚钱的类型原地打转,只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创新要付出的代价不见得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
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导演出于市场受众的考虑,常常会对鲜明的个人风格进行“自我阉割“,而以常规化、套路化以及类型化的表达去寻求更多的市场:这样的转变虽然可惜,但是也不失为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
《犬之岛》《大护法》《大世界》们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去尝试新的方向固然值得鼓励,但是套用一句“老话“来总结中国电影市场的真实状况: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