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秀夫评《攻壳机动队》:灵魂栖身何处(2)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押井守的1995年《攻壳机动队》剧场版动画
正是这样的深度,才能让《攻壳机动队》在1988年横空出世以后,历久不衰,不断激发创作者们的灵感,创作出探寻这一问题的新作品。而由斯嘉丽·约翰逊担任主演,鲁伯特·山德斯执导的2017年好莱坞真人动作电影《攻壳机动队》便是这一风潮的最新作。这些作品虽然“壳”(用不同媒介形式表达),却有着同样的“魂”(主题相同)。
我想要简单讨论一下“魂”与“壳”之间的关系。如果说“魂”是指一部作品的精神、主题和其它核心元素,那么“壳”就是指用来表现“魂”的媒介和方法。
早在士郎正宗的作品被商业化改变之前,便早已被赞誉为天才。《攻壳机动队》故事中展现的画面与剧情都是建立在他对网络、信息技术、武器装备、哲学和心理学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当时在日本,漫画都以周刊的形式发表,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最重要的卖点是吸引读者下一周继续购买的剧情悬念,另外漫画情节要紧凑易懂,便于快速阅读。然而士郎正宗却反其道行之,在漫画中漫带入众多细节和丰富信息,想要一次性消化完是不可能的。尽管《攻壳机动队》漫画原作也拥有大量的动作戏,幽默的玩笑以及鲜明的人物性格,但它终究是一部反传统的作品。
这部漫画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它首次发表在讲谈社的漫画杂志《Young Magazine》上——之后又以单行本的形式发表(另一种“壳”),方便读者反复进行阅读。
在八十年代后期的时代氛围中出版,也是这本漫画成功的一大原因之一。在原作故事中,信息网络已遍布全球,但是在八十年代,网络还才刚刚起步,尚未开始商业化进程。这个故事是在信息技术具有实现可能的时代完成的,因此读者可以从中感受未来世界的希望。当然,这个故事没有盲目崇拜技术,不过相较于押井守版本的《攻壳机动队》,原作漫画更为推崇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在日本,人们有时将1995年被称为“互联网元年”,这也是剧场动画《攻壳机动队》上映的年份。互联网第一次商业化大潮的开启,势必会影响到押井守对于原作漫画的解读,以及他在剧场动画版中对于作品主题的表达。
而在当时的欧美,如果有这样一部前卫且富有深意的好莱坞作品发行,那么他可能成为一部在小范围内受欢迎的邪典(cult)作品,却不可能成为一部广受欢迎的商业大作。但在1996年,Manga Entertainment公司以“录像带首映”形式发行《攻壳机动队》剧场动画以后,它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攻壳机动队》是第一部在Billboard荣获第一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