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读|城镇篇(下):古镇名城(4)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按照承德当地专家的考证,康熙皇帝当年,最先看上的其实是双滦区这块平坦的土地。
“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之后,康熙帝深深感到来自漠西蒙古的威胁,将目光转向了北方。”张守义介绍说,而已经三十余年没有作战经历的八旗兵暴露出的无能和软弱,更是让康熙帝心中不安,他开始寻找强兵习武的地方。
这地方很快被找到,“惟兹热河,道近神京,往来无过两日”。
康熙帝将他的练兵场选择在蒙古草原与热河山地的连接处,也就是今天的围场和北部的坝上地区。承德恰好在北京到木兰围场的中间位置。
从北京到木兰围场,清廷修建了许多行宫。古北口外二十余座,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座,即喀喇河屯行宫(喀喇河屯,蒙语意为青城的意思,今滦河镇)、波罗河屯行宫(波罗河屯,蒙语为紫城或白城的意思,今隆化县城所在地)和热河上营行宫。
喀喇河屯行宫是清朝统治者在塞外修建的第一座行宫,原址正在现在的承钢生活小区位置。这里东照双塔山、西迎凤凰山,南邻蛇山、北靠孤山,叠叠群山环抱着方圆十几公里的开阔地,滦河与伊逊河汇于北,向东而去。
当时喀喇河屯行宫的规格很高,建有几十间宫殿,还有园林、亭阁、小桥流水,宫苑建筑与山川景致浑然一体。康熙皇帝特别喜欢这里。“那时候康熙帝考虑在这一带修建大型行宫。”张守义说,后来发现距喀喇河屯15公里的热河上营一带风景更好,环境更加优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便决定在热河上营扩建大型行宫——热河行宫。
历史棋子的落地就是这般机缘巧合。热河行宫,即后来的避暑山庄,就这样登上了舞台。
2020年10月21日,避暑山庄丽正门。
进丽正门,内午门上是康熙御书“避暑山庄”四字匾额。旁边是康熙皇帝亲笔撰写的《御制避暑山庄记》,详细阐述了避暑山庄肇建的因果始末。
康熙帝利用近十年时间,本着师法自然、高于自然和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原则,修建了以正宫区、万壑松风为主的康熙三十六景。乾隆帝在康熙帝修建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三十六景,历经89年的营造,完成以康乾七十二景为主的120余组建筑。
随着不断扩建,避暑山庄的功能也开始增加,朝廷大量的日常事务开始在这里处理。
“康熙皇帝每年在山庄的时间达到半年之久,乾隆、嘉庆时期也是如此。”张守义说,千万不要以为避暑山庄仅仅是清朝皇帝射猎游玩的宫苑,从一定程度上说,承德避暑山庄,曾是清朝在北京之外的第二个政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