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却不知如何说、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困局如何破?(3)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必须承认,选择网络用语、表情包在交流过程中的“成本效益比”是可观的。首先,譬如“yyds”“kdl”“886”等网络用语,仅通过简单的字母、数字组合,就可以高效率地表达意思。这是由于许多网络用语、表情包通过社交网络流传广泛,逐渐变成活跃于社交网络的部分群体所熟知的一套体系。因此,当表达者说出一流行语时,很容易使自己的意思被他人理解,这就让表达——理解的成本降低而效益增加。可以说,当人们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时,网络用语就像方便食品一样,随取随用且立竿见影。
网络用语表达还会带来很好的“社交效果”,即拉近交流双方的距离。事实上,在不同类型领域和群体中,会流行不同的网络用语。在一些细化小众的群体中,网络用语对于外行人来说更显深奥,例如以动漫为主题的虚拟社区里,“LOLI”(动画漫画中可爱的小女生形象)是一个常见用语,但是对于不懂动漫的人来说理解便非常困难。某种程度上,这造成了网络用语的区域性,即当你说出某一特定的网络用语时会被该群体更好地接纳,在群体中的归属依赖感得以加强。正因如此,每当诸如“奥里给”“真香”“雨女无瓜”等“一票”的网络用语以及一些表情包走红后,总会有许多人愿意理解、学习其内涵,并快速地、高频率地使用。
尽管如此,尤其应注意,网络用语和表情包的区域性,也意味着部分群体并不能了解其含义。即使在社交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不了解最新网络用语、表情包的也大有人在,这就导致在与长辈交流、正式场合以及书写严肃文体的时候,网络用语可能失效。中山大学黄晓斌教授在其论文《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中指出了网络用语的不适用情境:信息接收方, 尤其是那些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和虚拟社区的新来者未必能理解形形色色网络用语的含义, 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歧义, 结果导致了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
另一方面,当使用同质化的符号变成习惯,而网络用语等符号又面临失效,想要进行复杂的表达就变得有难度了,这与提笔忘字的道理类似。这是由于,在网络用语、网红文案、表情包的冲击下,人们在语言文字上的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逐渐退化。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的“文字失语者”就会发现自己突然丧失了表达能力,最终被动陷入沉默。
点滴积累,走出沉默
诚然,“文字失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什么都让网络“背锅”。文字输出能力存在短板的背后,很可能是文字“存货”匮乏。此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六成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或成语,而这恰恰是可以通过阅读和积累改变的。因此,当人们乐于通过阅读积累,善于独立思考,并勤于输出当下感悟,很多问题或许可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