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师荣格系列】通灵者斯威登堡(4)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博尔赫斯指出,这是斯威登堡对基督教教义的革新之处。
即使我们相信斯威登堡的神奇经历,他也不仅仅是一位神秘主义者,他对天国和灵界的描述都使他显得是一位宗教改革家。按照他的叙述,这也确实是主对他的要求。在当时的背景中,斯威登堡推动的改革方向显然是世俗化、个人化。
今天,人们可能不太容易接受斯威登堡。可是,在科学时代,神秘主义依然盛行,被理性压抑的无意识从另一个方向突破,主要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如影视、动漫、游戏、通俗小说。流行文化制作者的想象力往往得益于早先的神秘主义者,古老的真诚信念变身为娱乐。例如,因漫画出名的“小宇宙”就是斯威登堡使用的一个概念,但不是他最早提出来的。斯威登堡认为,“人体小宇宙”是“宇宙大人体”的一个元素;天堂的形状是一个人体,灵以他们的层次高低分布在天堂的不同部位。
康德对斯威登堡的批评
在巴塞尔大学读医学的时候,荣格还阅读哲学著作。他在自传中说:“我从哲学著作的阅读中获悉,心灵的存在是形成所有认识的基础。没有心灵,便不会有知识,也不会有认识。”他还提出问题:“梦可能和鬼魂有点什么关系吗?”荣格的阅读包括康德的著作。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比斯威登堡晚生36年。两人的生命有将近半个世纪的重合。康德的早期著作有《试论大脑的疾病》(1764年)、《一位视灵者的梦》(1766年)。“视灵者”指能够看到鬼魂的人,在这本书里指斯威登堡。康德研究了斯威登堡的《属天的奥秘》、《灵界记闻》等书,他得出的结论是,斯威登堡看到的只是幻象。但是,如曼夫雷德·盖尔在《康德的世界》(2003年)里指出的:“康德对斯威登堡经历到的事情没有提出质疑。因为这些现象中没有什么是真正荒诞的,不管是半醒半睡的状态,还是心不在焉的散步,不管是催眠的感应作用,还是风趣的内心独白,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感觉经历。”这些现象(或幻象)可以被纳入心理学的范畴。
康德批评的只是斯威登堡对伪经验的理解和加工,而不是知识本身。这些知识正是荣格用来构筑他的心理学的材料。荣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视灵者”只是更敏锐。如果没有这些材料,心灵就接近一片空白。在打倒一切之后,我们也发现了这个事实。
康德说:“我承认,所有关于死者灵魂再现或者神灵感应的故事,所有关于神灵存在者的可能本性及其与我们联系的理论,只有在希望的秤盘上才有显著的重量;相反,在思辨的秤盘上,它们似乎纯由空气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