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〡大咖齐聚,中秋共话家书与亲情,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受邀参与(5)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因为时代在发展,人生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很多事情都会淡去和忘却。然而,当有一天,你打开书信的时候,你会想起所有的事情。
试想,当你人到中年,工作、孩子,头绪纷繁,面对一地鸡毛,满腹怨毒,心情沮丧得几乎要得抑郁症了。
某个午后,偶然翻开那些泛黄的书信,看到那些傻傻的字语,阳光明亮,信上残留的泪痕,炫目如那颗痴痴的心。你会想起,你曾经也被人这样赤诚地爱过。你觉得又有了力量,继续前行。
传统远去,都在一个“化”字,情感淡化、生活物化,但白纸黑字间封存的那些情愫,依然鲜活,不曾硬化、不会老化。
马上就到中秋节了,我不知道今天的大学生,会不会给你的家人、朋友,写一封真正的信,写一封有温度的、真诚的、白纸黑字的信?
我们不应只是读着名人的家书,唱首书信的挽歌。可不可以拿起笔来书写:家书、情书,友谊之书,让思绪飞一会儿,优雅地温柔地栖息在笺纸上。
所谓走心的礼物,还有什么比一封情真意挚,独一无二的手书更好呢?
书信就是一个人的情感档案,一生所遇的情感都可以收藏起来。论岁月如何远去,当你把书信捧在手里的时候,那些亲人都会在你的眼前,他们的爱就在你的身边。
如果要给“家书”下个定义,我认为:家书,就是独一无二的情感档案。是给亲人最好的礼物,是永远的纪念与慰安。
如果突然遇到不测,我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舍弃,唯独两箱书信不能丢,因为这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索良柱:
杨宛老师讲述的语言,确实就是散文的语言。
“情感档案”这个界定,我觉得非常好。
下面,我们有请黔南日报《大美黔南》周刊部主任张达老师发言。
之前看过您有篇文章叫《再见家书》,我当时第一印象,就是您怎么会看那么多家书,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当年您写过很多情书的事,我也知道一点。前面凌云老师谈情书的时候,有点内敛,我觉得待会儿您可以放开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