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秦腔风华,传家国正音——写在被田汉誉为“世界三大最古老剧社之一”的西安易俗社创建110周年之际(3)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击筑弹筝半出秦,翻成白雪与阳春。戏剧休云为小道,移风易俗遍寰中。”易俗社兴起后,刘冠三办山东易俗社,张季直办南通更俗社,河北也成立了仿易俗社团体。在秦腔老家陕甘一带,西安三意社、西安榛苓社、兰州化俗社、平凉平乐社等多个班社开锣授戏。彼时,剧坛暮气沉沉、弊病丛生,“地处偏远、立意提倡社会教育”的易俗社被黄炎培以“真善美”赞之,梁启超也赞其“化民成俗”。
“不同于江湖色彩浓厚的传统戏班,易俗社‘古调独弹’之‘独’,首先是它的创作班底均是具有改良思想的知名文人,以新的思想甄别旧戏,推陈出新,旨在促进社会进步;易俗社还免费向社会招生,以专业课、文化课并重的‘学府’形式培养人才;此外,易俗社有编辑,有教练,有选举,有弹劾,开设评议部、排练部等,以现代管理制度和人道精神替代了封建梨园班主模式。”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总结说。
易俗社之独具一格,也让诸多贫寒子弟实现了命运逆转。以早期名角刘箴俗为例,这位陕西娃9岁丧母后,跟着家人卖羊血讨生活,常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被易俗社免费招收后,刘箴俗学而不倦,后凭《蝴蝶杯》《玉虎坠》等剧技冠三秦。1921年至1922年,易俗社南下汉口,“红牙铁板,高唱江东”,刘箴俗蜚声武汉三镇,赢得“西刘”美称,与“北梅(梅兰芳)”“南欧(欧阳予倩)”齐名,被观众赞“侧闻汉上声如海,始信人间俗可箴。”
1934年,上海百代公司邀请易俗社灌制最早的秦腔唱片;1958年,易俗社制作彩色影片《火焰驹》,秦腔首次登上大银幕;2010年,首演于1915年的《柜中缘》,跨越山海演到了美国……创建110年来,易俗社原创、改编剧目超过千册,《双锦衣》《翰墨缘》等百年老戏仍常排常演,经久不衰,其中影响最大者当属《三滴血》。
《三滴血》由编剧范紫东根据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所载改编而成,采用传统戏曲“三审三问”经典叙事方式,以易俗社最擅长的“双生双旦”群戏风格,讲述昏官晋信书用昏招“滴血验亲”断案,引发诸多啼笑皆非之糊涂事,讽刺封建迷信之荒唐可笑。该剧1919年首演后成为秦腔代名词,唱段“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成为三秦大地精神文化符号。
“百余年间,《三滴血》已传承八代演员,被晋剧、豫剧等剧种广为移植。”惠敏莉说。今年6月,历经三年制作后,《三滴血》3D电影版亮相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这是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秦腔首次“触电”3D技术。镜头升降横移,光影律动流转,观众借助3D眼镜,浸入传唱百年的“杏花村”中,演员唱、念、做、打更见筋骨,手、眼、声、步更具血肉。“古调独弹”插上科技翅膀,宽音大嗓、热耳酸心的秦腔愈加深沉浑厚,粗犷激越。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