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趣|鹦鹉洲上的文事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鹦鹉洲名头很响,不排除借了李白的光。李白游览黄鹤楼,诗兴大发,本拟挥毫泼墨,见了崔颢的诗,深为叹服,觉得难超越,道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才子传》),不再下笔。唯英雄能识英雄,李白眼光不差。崔颢诗中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兼之李白对此作的推重,让鹦鹉洲再度流布天下。
之所以说“再度”,因为鹦鹉洲并不靠崔颢,也不靠李白扬名,在更早的汉末,已经是名胜。鹦鹉洲不仅得名于名士祢衡,也是祢衡的葬身之所。祢衡“淑质贞亮,英才卓砾”,擅公文,刘表、黄祖叹服;擅击鼓,《渔阳三挝》绝妙,“听者莫不慷慨”。《后汉书·祢衡传》说他不将曹操方面重臣司马朗(司马懿长兄)、荀彧等人放在眼里,“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眼高于顶,不轻许人。也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个人连死因都和同一个人有关。孔融、杨修被曹操所杀,祢衡差点死在曹操手里。曹操怕损了敬贤的名头,于己不利,把他送给刘表。刘表也不能相容,转送江夏太守黄祖。黄祖是个暴脾气的,受不得祢衡桀骜性子,把他杀了。
苏轼感到惋惜,谪居黄州期间,在寄送鄂州知州朱寿昌的词《满江红》里说道:“《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思接千载,遥想当年,黄祖之子黄射在洲上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黄射请祢衡作文娱宾,祢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所作《鹦鹉赋》“辞采甚丽”,鹦鹉洲由此得名。苏轼议论说,狂生真可惜,争个什么,如今曹操、黄祖全归黄壤,洲上只有芦苇随风摇摆。末了,苏轼劝朱寿昌,追摹李白,写诗超越崔颢,以留下不朽声名。从《典论·论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看,苏轼是曹丕的拥趸。
他劝朋友作诗是有依据的。李白把黄鹤楼不能作诗的劲儿憋到金陵发泄,终于找回场子。其《登金陵凤凰台》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又是步韵,又是三凤对三鹤,模仿、叫阵兼而有之。
鹦鹉洲在唐人笔下反复出现,两组对应关系屡见不鲜,联想触发若钟鸣鼓应:一是鹦鹉洲和祢衡的对应,二是鹦鹉洲和黄鹤楼的对应。前一种属于典故映带,鹦鹉洲得名于祢衡;后一种属于空间连及,鹦鹉洲贴近黄鹤楼。李白“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望鹦鹉洲怀祢衡》)又“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鹦鹉洲》)是前一种。崔颢“此地空余黄鹤楼……芳草萋萋鹦鹉洲”,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看江中鹦鹉洲”(《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是后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