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个人主义正在危害个人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导读】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同国家的不同应对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某国首相一度抛出所谓“群体免疫”方案,引起整个国际社会的忧虑。某种意义上,这种方案是个人主义的彻底体现:哪怕是在瘟疫面前,个体是生是死,也一概由个体自己承担,政府对此无需负责。但事实上,今天的世界是一个高度互联互通、分工越来越细、风险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容易扩散的世界,任何个人都无法独自面对各类风险。在这个时代,如若再放任“群体免疫”这种彻底个人主义的做法,只会对个人带来莫大危害。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一代人,也已经是被工业与市场从家庭、家族、单位等集体中抽离出的“个体”;个人主义,正在成为人们思想的基础。近日网络曝出的个别回国人士要求享受隔离期间特别优待、拒不配合居家隔离等风波,就是典型表现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019年6月3日报道:2009至2017八年间该国的年轻人自杀率增长了56%,严重抑郁者在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中分别增长69%至100%。相关消息是,美联社同年9月14日报道:二十年来合成阿片类药物造成的死亡人数增长800%以上。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同年11月5日报告,已覆盖人口1/5的抑郁症,估计在未来十年或十五年内将超过癌症,成为全球第二大致亡疾病,在不少地方成为第一大杀手。
这一趋势无关贫困。发生最高自杀率的不乏富国,不乏富国的都市和大学,倒是与全球四十多个最不发展国家的重合率极低。
这一趋势似乎也无关道德禁锢。历史上造成各种以身殉教、殉道、殉主、殉亲的意识形态,恰好在这个时代坍塌,让位于纵欲的消费主义最高峰值。
那么每年约80万人的自杀,数百万人的自伤,已如一次次血腥战争——敌人在哪里?敌人又是谁?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mile Durkheim)写过著名的《自杀论》。在他看来,西方近代以来所推崇的个人主义,破碎了“作为整体的社会”,使个人与家庭、宗教、社会相脱离,让一些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因此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催生了“利己型自杀”。眼下,如果我们注意一下身边相关案例,稍稍了解一点案情,看看很多当事人那苍白的面孔、冷漠的眼神、孤独的背影,特别是那里诸多似曾相识的低级心理事故,还有无端的紧张关系,那么重新想起涂尔干,不是什么难事。
僧侣或家族的社会主义
不少人认为,最早的个人主义来自游牧者一个个孤零零的毡包。那些先民没有邻居,或者说邻居总在远处的地平线那边。限于一种刚性的生产方式,他们需要游居,以不断发现新的水草;也必然散居,以便均匀分配各家的水草——扎堆肯定会徒增牛羊觅食之难。与之相异的是,农耕社会里长期定居和聚居的大家族,在这里不可想象。大禹治水一类水利建设所需要的大规模集群协作,在这里也几无根由。除了战争,七零八落各行其是的生活图景,更是这里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