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从“明星脸”到“媒体脸”:“看脸时代”的审美迷失(2)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看脸时代,真实之脸在逐步消失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不断升级,社交媒体的概念外延也不断扩大,P图软件的普及赋予人们重塑自我媒介形象的无限可能。也正因为这样,曾经仅为极少数人拥有,却被多数人赏鉴的“媒体脸”,泛化为人人可以享有的大众面孔,我们不妨将其称为“后媒体脸”。
经P图软件修饰过,再由社交媒体发布出去的脸显然不是真实的脸,并不是真实脸的摹写,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脸,或称“面具脸”。“天天P图”“逗拍”等社交App作为“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的补充和升级,日益广泛流行。那些卡通化的头饰、表情、魔幻背景显示出当下青年人的泛娱乐化诉求和强烈的自我展示需要。

半月谈丨从“明星脸”到“媒体脸”:“看脸时代”的审美迷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5年起,斗鱼、YY、花椒、映客、熊猫等直播App悄然兴起,人人充当摄影师的时代狂飙突进。由青年群体驱动并推波助澜的全民“自拍文化”日益成为大众文化的又一重要话语形态。
正是由于社交媒体圈内文化的互渗,以及圈内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动愈发频繁,源自日韩的二次元文化、耽美文化才悄无声息对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审美观带来直接影响,“以貌取人”便是其最直观的文化表征。看脸时代,真实之脸正逐步消失。打通前后台的界限后,“不男不女、不老不少、不前不后”的中性状态不断混淆人们既有的审美认知尺度。
脸性社会的形成与青年审美文化图谱
在我国90后、00后的青年审美谱系中,小鲜肉和萌文化成为不容规避的两个关键词。如果说前者特指那些青春靓丽、性格温和、表情单纯的男性面孔,后者则指称那些源于日本二次元文化“小而可爱”的形象。无论是小鲜肉,还是萌文化,都作为一种抽象式的符号暴力操控着青年群体的审美经验。
作为一种接受美学形态,小鲜肉和萌文化都源自接受而非生产的环节。只是因为生产者敏锐捕捉到青年群体的整体性审美情绪,才在商业动力的驱使下精心打磨,从迎合、推广到影响、控制,从积极回应青年群体的目光到规训、改造青年文化的整体气质,一场轰轰烈烈却充满博弈的脸性生产运动不断向前推进。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