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的《艺术哲学》:哲学之镜和古今之镜

2023-06-23 来源:旧番剧
在柏林大学的讲台上,当68岁的谢林回顾德国唯心论的历史,谈到费希特如一道闪电刺破长空,但也“如闪电那般倏忽即逝”的时候,不知他是否会想起自己24—28岁(1799—1803)的那段短暂却如流星般耀眼的耶拿生涯:1799年接连出版了两部自然哲学著作;1800年出版《先验唯心论体系》,写成长诗《伊壁鸠鲁》,并连续出版了两卷与黑格尔合编的《思辨物理学杂志》,在《耶拿文汇报》上发表《动力学过程的一般演绎》;1801年开始正式阐述自己的哲学体系,有意识地与费希特划清界限,还匿名写了一部小说;1802年“顺便”拿了一个医学博士学位,同时编辑出版了《批判哲学杂志》《新思辨物理学杂志》以及《布鲁诺对话》;在离开耶拿的1803年,写成了《学术研究方法论》和《艺术哲学》。即便从今天在高校谋求教职这个“非升即走”的现状看,谢林在耶拿大学的三年“首聘期”考核肯定可以通过。
而在此之后,不管是费希特还是黑格尔,对谢林哲学进行批判的主要材料都来自这个时期。可以说,正是这段短暂的耶拿时期,塑造了谢林作为一个“德国唯心论哲学家”的基本历史形象和身份,而《艺术哲学》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艺术是“哲学之镜”
谢林这一整个时期的任务,就是在批判费希特乃至整个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基础上,构造一种同时能把“自然”包括在自身中的“绝对同一性”体系,这个体系也被谢林称作“哲学本身”。
按照他的哲学命名法,所谓的“自然哲学”“先验哲学”“艺术哲学”乃至“神话哲学”“启示哲学”等名目,并非意味着要以诸如“自然”“启示”这样的东西作为哲学的法则和开端,而是意味着哲学的一种双向自身实行(Self-performance):一方面,哲学能够考察这些领域,保证没有领域在自己的考察范围之外;另一方面,哲学能够表明自身是这些领域的最终法则,并揭示出这些领域实际上都是唯一的“哲学本身”的“棱镜”。因此,所谓“艺术哲学”,就意味着“以艺术的方式存在的哲学”,或者按谢林自己的说法,既然宇宙或者说“大全一体”能在哲学中得到如其所是的把握,那么“艺术哲学”作为一门科学所考察的,并非“艺术的理论”,而是“处于艺术这一形式或者潜能阶次中的大全”。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哲学》是一把切入谢林哲学的钥匙,也是谢林的“绝对同一性”哲学的一种“运用”,因此它首先是谢林哲学的一面镜子。

谢林的《艺术哲学》:哲学之镜和古今之镜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