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平民无姓,原来百姓是贵族才有的称呼(3)
2023-08-02 来源:旧番剧
前面说到万、千、百虽是夸张,但也有大小之分,显而易见万大于千,千大于百。“百姓”与“万民”,显然百姓是少数,因此说,在几千年前的百姓就是统治阶级,是贵族,是封建主,则是可信的。
虽然中国封建社会起于何时有所争议,但“百姓”的当时和现在的释义有所区别是毋庸置疑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百姓就是贵族,平民无姓。这个含义一直到春秋也未改变,就拿大家最熟悉的《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出自《论语·颜渊》。全文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即鲁哀公问有若:“遭了饥荒,国家入不敷出,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这里的百姓是与君相对的,就是说,除“君”之外,百姓是一个贵族阶级。
在晋朝,就有过“百家”把持朝廷的时代,其中这百家,当然也是指贵族。在东晋,随晋元帝(317年)渡江的有百家,这百家是享受政治权力的士族,他们掌握了东晋的政权,并且门阀森严,不许冒滥。这百家还专门修订了“百家谱”,冒入百家谱的,查出来要定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