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琉璃珠,古埃及工艺与中国“配方”的完美结合(2)

2023-09-11 来源:旧番剧
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其为玻璃制成,玻璃又称琉璃,因后期发展中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猜测因形似蜻蜓的眼睛,故称蜻蜓眼。
这种“眼睛”文化据说发源于西亚或印度,相信眼睛有辟邪功能的这种信仰,多盛行于从事畜牧的草原民族,在游牧民族迁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这种镶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辟邪,一方面随时都有可能用来交换所需之物。
镶了“复合眼珠”的玻璃珠,春秋战国时期进入中国。这种彩色缤纷、灿烂夺目的西亚玻璃珠受到古代中国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产生了高度的社会需求。
物以稀为贵,怎样才能满足上流社会的这一风尚呢?这难不住中原地区的能工巧匠,他们开始利用本地原料进行仿制,以氧化铅和氧化钡替代苏打,制造出与西亚、地中海东岸地区配方不同的琉璃珠,也就是含铅钡成分的蜻蜓眼琉璃珠。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存世蜻蜓眼琉璃珠多为类球形,并不规整,有点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它们尺寸比较小,绝大多数直径不足二厘米。一般多在一到一点五厘米之间。
珠子质地多为绿、蓝或黄色,母体均半透明。其饰纹简单,采用西亚常用的几何图案,与同期中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等图样大不相同。
蜻蜓眼珠的纹饰风格是独树一帜的,也可以说偏于西亚风味,其主题都是同心圆。同心圆一般为三层,也有多达五六层的,以平嵌手法嵌入,中心点为深蓝色,外层则褐白相间或蓝白相间。嵌入之眼珠浑然一体,不突出也不易脱落。
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别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尺寸稍大,直径大约二厘米,手工愈加精湛。颜色虽没什么突破,仍为不透明白、蓝、褐、土黄色。但其纹饰绚烂多姿,极富变化,圆圈纹或凸起或剔刻,造成鼓眼的效果;也有眼的白色轮廓以“祈月”形式替代同心圆,造成斜视的效果,使“眼”更加生动传神。

有专家认为,庙庄遗址中发现的蜻蜓眼琉璃珠就是史书中记载的隋侯之珠。
《吕氏春秋·贯生篇》则用“隋珠弹雀”来比喻大材小用的道理:“今有人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是何也?”每一种美好的事物,都伴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和氏之璧与隋侯之珠也不例外。
关于隋侯之珠曾有这样一个传说:一次,隋侯见到一条受伤的大蛇身子断了,他用药把蛇身敷住,最后救活了蛇。蛇伤好了后,为了报答隋侯,就从江中衔了一枚大珠子来报答隋侯,这枚珠子就被人们称为隋侯之珠。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