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琉璃珠,古埃及工艺与中国“配方”的完美结合(3)
2023-09-11 来源:旧番剧
隋侯是西周初年,分封在汉水以北及以东的姬姓诸侯。这个国家曾经非常强盛。史书中说,汉水之国隋为大。隋国在战国中后期被楚国所灭。在青铜的铭文中隋国也曾经被称为曾国。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郊擂鼓墩发现的曾侯乙墓,就是隋侯之墓。当时,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5000件,仅青铜器就达到10.5吨。显然,隋侯是一位非常富裕的王侯,否则随葬品也不会如此丰富。隋侯为何如此富有,这和隋侯之珠密切相关。
春秋战国时期,策士们纵横捭阖时,往往要列举六种“中国宝物”,其中之一就是隋侯之珠。至今人们在《庄子》《韩非子》《墨子》等典籍中都能找到相关或者类似的记述。
人们对曾侯乙墓发现的琉璃珠经过化学成分分析后,发现它们是西方钠钙玻璃,并不是本土所造。而隋侯之珠应该是本土所产的另外一种琉璃珠——陶心釉陶珠。这种珠子是战国时期方士们的发明。他们用制造铅钡硅酸盐琉璃和钾硅酸盐玻璃的技术,制造了中国特色的琉璃珠——陶心釉陶珠。这就是隋侯之珠了。
隋国在南方的汉水流域,而隋侯之珠自然也是出自那里。那么在泾河上游的一处战国秦墓里发现它,会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呢?
这要从庙庄战国墓葬遗址所在位置来分析,平凉是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站点。从长安、平凉、固原、景泰到武威,这条线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捷径,也被人们称为“西汉第一国道”。
来自埃及的蜻蜓眼琉璃珠和本土的能工巧匠制造的陶心釉陶珠子在庙庄战国墓葬中都有发现,恰恰说明在古代,中西方文明正是沿着丝绸之路在双向交流。
战国“蜻蜓眼”作为中国玻璃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笔及古代珠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喜爱,琉璃收藏家牧之认为:“无论如何,人们无法忽略的是战国蜻蜓眼珠饰历经数千年,跨越时代和地域的绝世之美。”
来源丨奔流新闻(文/刘小雷)
编辑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