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12)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按照通常的理解,“用”即是“功用”。在常规的认知当中,“有用之书”更指向能迅速帮人在一段时间内实现某种效用的书,比如,如何投资、如何管理好员工、如何做好财富管理之类的。但这种书对我来说反而是无用的,因为里面的知识对我个人而言,或许一辈子也不会用到。所以在听闻“无用之书”这个概念的时候,我思考到底什么是“用”?让人有瞬间忘我的愉悦或者忧伤算有用还是无用?让人感到生命体验的丰富算有用还是无用?让人在他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从而对生命中模糊不清的谜团豁然开朗算有用还是无用?在我看来,看起来最无用的有时候恰恰是有用的。只要让人有瞬间脱离自我、脱离庸常生活的书都是有用的“无用之书”。
其实按我自己的习惯,我的确会把书分为两类:一类是“解惑”的专业书,另一类都是“无用之书”。所谓解惑的专业书,是我对某个问题有兴趣而专门去看的。比如,这段时间我对明清时期女性的真实生活很感兴趣,所以就买了相关的一系列书,包括《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等等,所以这段时间,其他的书于我而言都是“无用之书”,但所谓的“无用”也并非恒定。相比于通过常规立意下的“是否有实际功效”去界定,我更习惯于通过“这本书是否有我认知中的高光之处”去界定这本书“有用”与否。
如果一本书我看得很慢,处处是高光,对我有启迪,那就是我会一读再读的“有用之书”,如果全篇看下来没有任何启迪或是指引我的地方,那或许才是真的“无用”。
读书就像交友,随心随意
简里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简单心理平台创始人兼CEO
我日常看了不少“无用之书”,举两本书为例,一本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另一本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大卫·科波菲尔》是我年少时期一口气读完的书,读完之后我心想:“这么好看的书,居然就这么一下子读完了,下一本这么好看的书要去哪里找?”而《飘》这本书则让我对于女性有了最初始的认识:复杂且有韧性。我现在并不会再常去翻看这两本书,但它们对于当时年少的我所产生的触动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