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人”IBM,为何能够百年常青:企业基因决定一切(6)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虽然,IBM-PC在第一年市场表现如此之好,两亿美元的营业额也是碾压苹果、微软等企业,但是在IBM看来,2亿美元只相当于它当时营业额的1%,费时费力,远不如谈下一个大客户来的轻松。
后来,兼容机的出现,硬件的利润空间受到了竞争的限制,当IBM回过头发现微软通过操作系统已经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一切已经晚了,微软已经占据了有利地位,即使强如IBM也无法撼动。
被食品公司总裁拯救的科技公司
如果要选出对IBM公司影响最大的三个人,除了华生父子,另外一人非路易斯·郭士纳莫属,是他在IBM最艰难、迷茫的时候,带着IBM完成了从硬件制造公司到服务型公司的转型,复兴了这家百年企业,并在此带着IBM走上巅峰。
郭士纳最开始就职于信用卡公司、运通公司,后来成为了一家食品公司的总裁,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科技背景,甚至不懂计算机,但是,正是这样一个没有高科技公司工作经验的人,成功的在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公司创造了神话。
郭士纳接手时的IBM完全是一个烂摊子,长期的垄断地位,让每一个员工习惯了高福利的舒适环境,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内耗严重。
当时IBM内部流传着一个段子:在IBM,如果你想将一个纸箱子从二楼搬到三楼,你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为:搬动一个箱子,你需要打报告,层层审批后,还要层层落实,最后需要交给专门的搬家公司,搬家公司会将这件事加入到下个月任务单上。所以,搬动一个箱子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郭士纳上台后,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有一下三方面:
1、开源节流
裁掉冗余部门以及毫无前途的项目;卖掉用不上的资产,甚至差点将IBM实验室所在的豪华大楼卖掉;将研发经费从9%下调至6%;2、改革公司制度
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不裁员的传统;将个人退休金与公司业绩挂钩,而非部门效益挂钩,主要是为防止部门相互拆台;要求研究员的研究与效益挂钩,砍掉没有实际效益的研究;与大学合作,弥补科研能力的缺失;3、回归最初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