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10nm落后,7nm难产,「蓝色巨人」要靠「代工」谋生?(2)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从45nm制程节点的14家企业,28nm淘汰三分之一,16nm(14nm)再降一半,如今,仍然还在10nm制程以下艰难攻关的,只剩Intel,三星,台积电这三家了。
但时至今日,三星,台积电双雄争霸,Intel每年依旧推出新晋的x86芯片,但似乎它芯片制造的声量越来越小了。
2014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Intel率先迈入14nm节点,却没料到那是Intel最后的辉煌。
之后5年,Intel在14nm节点停滞不前,过了好几年,也只搞出14nm ,14nm ,10nm久攻不下,落下了一个「牙膏厂」的外号。
这个「蓝色巨人」曾经的辉煌是如何铸就的?为什么能第一个拿下14nm这一关键节点之争?
而它又是怎么样在短短几年从领先到落后的?
无人看好的代工业务
故事的开始,需要倒退回20世纪中叶。
1965年,仙童半导体创始人之一摩尔发表论文,文中预测: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这是之后半导体工艺之争参照的依据。
1968年,摩尔从仙童半导体辞职后创建Intel。三年后,全球第一颗真正意义的CPU:i4004微处理器问世,集成2250个晶体管,采用10um制程。
1975年,摩尔对摩尔定律进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为「每两年增加一倍」。但后来,更为让人熟知的,是「每十八个月增加一倍」这个版本。
「每十八个月增加一倍」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