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逃离的贫困泥沼?对菲律宾马尼拉垃圾场改造政策的反思(2)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这座垃圾山的人口数量逐年膨胀,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亚洲发展银行估计斯莫基山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0000人。在这样的人口密度下,你或许可以想象到一旦一个房子起火,火势会迅速蔓延到周围大量的住户家中,且使疏散变得极为困难。除了垃圾焚烧的明火外,偷电以及私自安装的电源线路由于过载或短路引起的火灾也屡见不鲜。
斯莫基山这座大型垃圾场有着足足四十余年的历史。20世纪五十年代,该地区开始了小规模的垃圾倾倒。随着20世纪70年大到80年代马尼拉这座大都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垃圾被运输到“斯莫基山”,该地区逐渐成为了马尼拉主要的垃圾倾倒场。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的趋势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口,但有限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其中的一部分人加入到了斯莫基山的拾荒行列。同时,大量的垃圾涌入,破坏了当地的土壤环境及水体环境,原本依赖于农业和渔业自给自足的原住民也难以维持生计,该地区陷入了贫困的窘况。1983年,菲律宾第一夫人兼政治家伊梅尔达·马科斯,首次启动了针对该垃圾场的改造计划,并强制要求居住在此地的拾荒者外迁。可问题并没有解决,1988年1月阿基诺政府重新开始计划整改这座垃圾山,并计划在1992年前,完成垃圾场的搬迁。终于,1995年,“斯莫基山”垃圾场正式关停,此后,该地区便成为了斯莫基山开发改造项目(Smokey Mountain Development and Reclamation Project)的核心区域,该项目主要目标就是解决斯莫基山居民的住房问题。
事实上,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极度的贫困使这座垃圾山一度成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贫民窟。如前文所述,在菲律宾政府的推动下,这座斯莫基山垃圾场被正式关闭。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等多方行动者努力试图为居民提供廉价住房改善居住环境,帮助居民脱贫的情况下,这座垃圾山的大多居民竟然选择了搬迁到附近的垃圾山,回归到条件恶劣的拾荒生活。为什么这些贫民窟居民会选择返回垃圾山继续拾荒生活?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针对这些需求的扶贫工作分别有怎样的侧重点和不足?作者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反思,从斯莫基山过往的扶贫工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帮助扶贫工作者展开更加符合当地人需求的扶贫项目。
政府住房改善措施背后的争议
如果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菲律宾马尼拉的这座隐藏在繁华都市阴影里的斯莫基山贫民窟因为其居民极端恶劣的生活环境而饱受国际社会的诟病,四十余年来已经成为了政府的一块“心病”。为了提升马尼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科拉松·阿基诺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会将马尼拉打造成“干净,卫生,没有拾荒者”的城市。阿基诺政府计划将斯莫基山的垃圾迁移至马尼拉市外的垃圾厂,并回收利用垃圾来发电或制作肥料。同时,政府会重新安置当地的拾荒者并且为他们提供就业培训,以帮助他们寻找其他行业的工作。1993年,在科拉松·阿基诺和菲德尔·拉莫斯两任总统的推动下,政府与建筑公司R-II Builders达成了有关斯莫基山开发改造项目的合作。随着最后一辆装满垃圾的卡车驶离这座垃圾场,恍惚间,足有二十层楼高的斯莫基山似乎从未在这片马尼拉郊区存在过,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住宅楼,繁忙的港口和宏伟的教堂。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