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母得罪:论甄后之诛及其对曹叡的性格影响(10)
2023-12-21 来源:旧番剧
孙权:曹叡幼弱,随人东西
从现存史料看,曹叡继位前的幕僚班子中可考者仅有郑称、张茂、毕轨、李丰、曹爽、毌丘俭、高堂隆等人。且郑称“儒生”,张茂“乡里”,皆湮灭无闻;曹爽德薄位尊,以覆其族;毕轨、李丰浮华相尚,不以道终;唯毌丘俭、高堂隆才略兼备,可谓俊逸。
注:郑称、张茂事见《明帝纪》引《魏略》;毕轨事见《曹爽传》引《魏略》,李丰事见《夏侯玄传》引《魏略》;曹爽、毌丘俭、高堂隆各有列传,文多不载。
概而论之,相比于同时代之储君,曹叡的班底可谓简陋,名望可谓黯淡。因此直至曹叡继位,满朝臣僚都对这个新君一无所知,被迫推选刘晔前往探听口风。
按曹丕在“病笃”之际才立曹叡为太子,可知曹叡登基实属意外。若非曹丕盛年暴毙,曹叡不仅没有继位机会,甚至可能遭到赐死(曹丕一度欲立曹礼为太子,见前引《魏略》),一如蜀之刘封一般。
七年夏五月,(文)帝病笃,乃立(曹叡)为皇太子。(五月)丁巳,(曹叡)即皇帝位。--《魏书 明帝纪》
在曹叡的存世诗文《种瓜篇》中,曾借“菟丝”、“萍藻”隐喻新婚女子,抒发“妇人从夫”的依恋之情,似抱憾生母之不幸命运。萍漂藻寄,浮水无根,又似隐喻其少时处境,朝不谋夕的悲戚之情跃然纸上。推此而论,他“口吃寡言”的隐疾可能也源自那一灰暗时期。
兔丝无根株,蔓延自登缘。萍藻托清流,常恐身不全。被蒙丘山惠,贱妾执拳拳。天日照知之,想君亦俱然。--《种瓜篇》
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孙盛
有鉴于此,曹叡从长期的压抑环境下骤然得到解脱,一朝黄袍加身,荣登大宝;在大悲大喜、大落大起之下,心态膨胀,性格扭曲,也便势所必至。
(2)壮志暗藏,政自己出
曹叡虽在生母遇害后长期矫情忍性,韬光养晦,但他一直“留意于法理”,这是心存壮志的典型标志。
(明帝)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王沈《魏书》
作为一个皇子,曹叡的人生轨迹无外乎登基为帝或出为藩王,总之他绝无可能供职于廷尉府,因此“留心法理”的唯一原因便是为了君临天下而做准备。按其自述:“狱者,天下之性命也。”壮志宏图足见一斑。
冬十月,改平望观曰听讼观。(明)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命也”。--《魏书 明帝纪》
曹操“好法、术”,而曹叡“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无疑亦精通刑名之道。“沉毅断识”的性格特征,“一经耳目,终不遗忘”的超凡记忆,当源自少时的学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