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逃归案人员讲述逃亡经历:听到警笛吓得筷子掉地
2023-12-21 来源:旧番剧
铺开追逃作战图,广东省追逃追赃战果逐年递增:2015年,128人;2016年,147人;2017年,170人;2018年,237人。2019年再创历史新高,共追回外逃人员506人,包括“百名红通人员”2人,追赃金额11.83亿元人民币。
追逃工作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背后,是外逃者们的防线崩溃、节节败退。颠沛流离与贫病交加、妻离子散与精神煎熬……笔者日前采访了多名外逃归案人员,他们用切身血泪教训和切肤之痛,勾勒出外逃生涯的凄惨与悔恨。
表现1:贫困交加
摆地摊卖工艺品谋生
“外逃那段日子,我不敢住旅馆、宾馆,每到一个地方,我就在当地医院大堂过夜,或是干脆在野外搭帐篷……”
郭海文,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原党委副书记,逃亡时,他骑单车一路向西,从清城出发,经肇庆到广西梧州,辗转4省份13县市,最后到了云南大理。
“有想过放弃!我骑车至云贵高原时,海拔越来越高,高原反应越来越重,加上天气开始变冷,骑行变得十分困难和缓慢,心里打了退堂鼓。”但不敢面对法律制裁的郭海文没有回头。
时刻东躲西藏,长期颠沛流离,这是外逃人员最真实的写照。但逃亡生活的残酷,远不止于此:贪腐赃款日渐耗尽,又不敢使用自己的身份证件,打零工和摆地摊,成为了不少在逃者有限的谋生手段。
“在菜市场附近的人力市场,我做沿街揽活的临时工,小工、搬运、保洁,什么都干。那里揽活的民工不少,一整天也揽不到活的情况经常发生。”为维持日常生活花销,除了到人力市场揽活外,郭海文还在当地人民路摆起了地摊,卖起了工艺品,在朝不保夕中苦苦挣扎。
与郭海文“仓皇出逃”不同,一些腐败分子抱着“海外即法外”的侥幸心理潜逃境外。为了上多一道“保险”,有的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取得逃往国公民资格或永久居留权。
然而,即使潜逃海外,他们依然逃不出“苦”的底色。
对这种境外逃亡的艰辛,何权昌感受尤为强烈。这位后来退赃达5.96亿元的中山市原国土资源局局长,更是以自身经历为诫,写下了《呼吁在逃人员早点回国投案自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