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书单|澎湃编辑们在读的19本书,有点期待(2)
2024-01-14 来源:旧番剧
《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
吴政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0年5月版
推荐人:
彭珊珊
推荐语:
简体版姗姗来迟,总算在今年夏天读到。明清之际的东亚世界,鸡飞狗跳的国际战争,这些宏大的主题被融在几个朝鲜使者的旅行故事里讲得娓娓动听。印象很深的是一则眼镜的故事:朝鲜使臣和清朝儒生在北京因一副眼镜结缘,成为挚友,彻夜笔谈,竟日方休,还梦想“来世同生一国”,感人至深。作者讲到这里笔锋一转,说这背后是一个时代的剧变。朝鲜使者的中国旅行,多数时候是一场缅怀明朝的盛大演出;而这份与清朝人的友情甚至引发了朝鲜知识分子的论战——怎可与夷狄称兄道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766年的这次相遇,是朝鲜思明的终声。
这本书是台湾大学历史系科班出身的作者写给大众的普及读物,每一章都不长,用一两个人物故事讲一个主题,非常好读。作者在研究之外,还为台湾的一个历史类网站写作供稿,讲起故事来行云流水。如果潜力无穷的学术人才都能有为学院外读者写作的热情,那我们的约稿一定会轻松不少。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陆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6年7月版
推荐人:
熊丰
推荐语:
2010年的世博会已经过去十年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时在一个世博会的论坛上,有人做了一个发言,说了城市化带来的高房价、污染、拥挤等问题,而且城市的扩张让他没有了故乡。这种思想似乎还真成了我们国家从上到下的许多人对城市的认知: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应该受到控制,应该让更多人离开一线城市,回自己的家乡就业,这样城市病的问题才能得到控制,农村也不至于凋敝和空心化。
《大国大城》一书就是对这种观点的系统驳斥,作者陆铭从经济学和区域发展的角度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作者对比了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案例,指出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内人均GDP的平等,而不是地区之间GDP总量的平等,发达国家无一不是人口高度集聚在大城市。农民真的要致富,唯一的途径就是进城,从第一产业劳动者转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因为土地的产出是有极限的,但第二第三产业却有规模效应,随着劳动力的集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能。而农村在农业人口减少以后,可以大规模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种植,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个体收益。区域的经济发展,恰恰是在集聚后走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