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有用吗?“破圈”学者刘擎用20个思想实验揭晓(6)
2024-01-14 来源:旧番剧
假设说一群科学家研发出了能治愈新冠的特效药,但需要1万个人做实验,市政府愿意接受吗?比起更多的人被传染,似乎值得,但如果说要10万,而志愿者人数又无法到达呢?
一个口碑不太好的企业家,愿意为一个二级城市的治污染捐款1个亿,但他提出要一个荣誉,随着捐赠数额的提升,他直接点名要当政协委员,这笔捐款对治污很及时很需要,这个城市班子该同意吗?
一个已婚女子拿着家产跟一个男人私奔了,大家都谴责她。后来更多细节披露,这女子挣的钱都被不工作的丈夫挥霍了,还遭家暴,此时,民意会反转吗?
如果这些较为容易判断,刘擎又给出一个选择题。两个学生,一个天生克己,对坏习惯没兴趣;一个好奇心十足染上诸多坏习惯,但他正通过努力修正恶习。现在只有一个道德奖,假设你是老师,你颁给谁呢?
在一轮轮的问号之后,刘擎认为:道德黄金律原则是对的,但它的使用并不那么容易,它取决于一件事情的特定情景,而这个特定情景要求我们有丰富的道德敏感性和道德判断力,平衡后共同使用两者。“这大概就是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实践指挥,不存在一个像公式一样的道德法则。”
*有多少种平等,怎样的不平等是可以被接受的?
50年前,著名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无知之幕”的思想实验
层层剥笋后,刘擎切入公平和平等话题。开首是个有趣的家庭例子。
一对双胞胎考试都很好,父母决定买两个X型号的手机予以奖励。但手机店难得促销,买一个X型号的手机,可以优惠用同样的价格买到一个屏幕更大的增强版的手机。父亲从经济消息的角度考虑决定买一大一小,妈妈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很难分配,奖励这件好事激发出天性中的攀比而造成不公平。
刘擎解释,这个争议的实质性问题是:增加总体收益如果会导致不平等的分配,这个收益的增加是可接受的吗?有人会坚持,平等应当被优先考虑,而另一些人会认为,应当追求总体收益的增加,因为这种增加并没有造成任何一个人绝对收益的损失(经济学上“帕累托效应”)。这个争论是在家庭内部大概总有办法解决,但如果是一个大的社会,就需要更复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