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季解说词全文第十集革命(2)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毫无准备的变故,让孙中山感到惊愕,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出现这个结果,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决定起义前,大家满怀信心,甚至提前选出孙中山为未来的总统。但为了凝聚更多力量,他把这个头衔让给了兴中会香港负责人。
之后,对方却突然告知,承担突击重任的队伍和部分枪支弹药不能按期到达,以致耽误了起义时间。
作为总指挥,孙中山不得不决定,立即终止起义。行动尚未开始,就已宣告结束。孙中山怀着强烈的不甘,踏上了逃亡之路。
在这次功败垂成的起义中,他还失去了情同手足的朋友。这是他们英勇无畏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孙中山第一次体味革命的代价。
在当时的中国,选择革命道路的人极少,更没有人知道,究竟该如何革命。
在清朝政府以重金悬赏的要犯名单里,孙中山名列头号。国内无法容身,他选择了藏身海外,继续组织革命。他剪掉辫子,穿上西装,留起了胡须。
1896年10月,在伦敦避难的孙中山前往老师家拜访。途中,被窥伺已久的清朝驻英使馆工作人员认出,不幸身陷囹圄。这是孙中山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俘。
孤身流落海外,胸中大业才刚刚展开,却遭遇到绝望的时刻,命悬一线。但他坚信自己选择的,是一条会带来光明的路。为此,他愿意披肝沥胆,涉险前行。
回忆这段黑暗的经历时,孙中山说:“人当陷入深渊之时,苟有毫发可以凭借者,即不借攀援以登。”他比谁都渴望自己的祖国能变得更好。
他要救的是中国,而不是一个王朝。唯有打破这个旧世界,才能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是,作为革命之路上的先驱者,他注定将遭遇这条路上的所有荆棘。
危难之时,多亏了孙中山的英国老师全力营救,他才得以脱离险境。也因为西方媒体对此事件的关注,孙中山开始在全世界声名鹊起。
重获自由后,孙中山一边实地考察西方的社会制度,一边继续为革命奔走。自少年时起,他就在海外留学,之后成为一名西医。
但他很早就意识到,这个时代,“医国”比“医人”更重要。要医国,思想与行动同样重要。
在海外,他接触到洛克的“天赋人权”说,伏尔泰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还有林肯的“民治、民享、民有”等政治思想。
渐渐地,一个被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民主革命理想,开始在孙中山脑海里酝酿,这便是“三民主义”。
1905年,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以同盟会为核心,孙中山领导了8次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