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枢元:忆赵以文先生(2)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保姆是位四五十岁身体健硕的妇人,听我自报姓名,她显得有些吃惊,说:你就是“枢元”,“昨天在洗手间先生还喊你的名字!”她说近年来先生已经有些神志不清,有时会说胡话。我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先生本来就是个感情细致的人,在产生幻觉的时候还想起我。我心中感到一阵酸楚。
1981年我已经在《上海文学》等刊物发表了几篇文章,希望从已经服务十年的铁路师范学校调进郑州大学教书,托人从中说和,事情仍不顺利。中文系主任说不想再要河南大学毕业的人,因为中文系里“铁塔牌”已经太多,怕引起“近亲繁殖”。这理由其实是很充足的,主任也完全是出于公心。因为有几位“铁塔牌”学长的热心疏通,我终于还是进来了,其中力挺我调入的就是时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的赵以文先生。在那年4月15日的日记中,我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夜八时,郑大赵以文老先生专程来家中。老人担心我听到试讲的消息后心情沉重,焦急,是前来安慰我的。他以为上边这样做不妥,原先说是不试讲的,怎么临时又加了码?九时,送先生离去,三十六阶楼梯,黑咕隆咚,以文先生以七十岁高龄,不知如何摸索到楼上来,长辈殷殷之心,令人感激不已,几为之涕下!
调进郑州大学不几年,正赶上新时期文学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而我竟阴差阳错地出了不少风头,得到一些媒体的好评,赵先生看了,比我还高兴!记得有一次要往上推荐什么拔尖人才,校方一时把我漏掉了,没想到赵先生竟然找到校长车得基先生那里为我力争,并且流了眼泪。我还弄不清楚怎么回事,慌得校长竟然跑到教研室找我表示歉意!(德高望重的车校长也已经作古多年,我时时会想起他)。
赵先生出生在1909年,比我父亲还要年长10岁,老家是河南省尉氏县榆林赵村,而我外婆家是通许县孙营,与尉氏县交界,对于那一带的风土人情并不陌生。赵先生出身于一个乡村士绅的大家族,却像那个时代许多出身名门望族的知识青年一样,为了打破凝固的日常生活,为了追求朦胧中的生命理想,便早早离家出走,投身革命风潮,颠沛流离,过着极不安定的生活。
民国时期的赵以文、李培义夫妇据尉氏县县志记载,赵以文先生17岁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协助北伐军总政治部派出的董雅宇(共产党员)、王培棠(国民党员)等地下人员秘密策划扰乱敌军后防,迎接北伐军的到来。1927年秋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地下机关交通员,1928年由于叛徒出卖,在开封被捕入狱。1929年夏被释放后流亡北京。1933年考入河南大学。"七·七"事变后,任洧川中学校长,积极组织抗日宣传活动,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继而任中心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