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流浪地球》,科学家这么说(5)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以我们现在的认识(谁也说不好几十亿年中人这种生物将会发生怎样的进化),在这种环境下,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都是无法生存的。除非当时的人们研发出了能够遮挡太阳剧烈辐射的装置,否则就不得不踏上流浪之旅了。此时,虽然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无法为人类生存的世界,但此时的太阳还仍旧处于主序恒星状态。
艺术家想象的从地球上看到的红巨星状态的太阳。图片来源https://www.cs.mcgill.ca/~rwest/wikispeedia/wpcd/wp/r/Red_giant.htm
1.红巨星
而再往后,太阳中心区的氢燃烧殆尽,停止了氢聚变成氦的热核反应,变成了一个氦核。由于没有核反应对抗重力,恒星中心附近的物质开始向核心挤压,不断增高核心的温度。距离核心较远的一些残存的氢在核心释放的高温作用下被点燃,驱动太阳的外层不断向外膨胀,相继吞并水星与金星的轨道,并有可能吞没地球的轨道。此时的太阳已经退出了主序恒星的队伍,变成了一颗红巨星。(红巨星是恒星燃烧到后期所经历的一个不稳定阶段)
能够吞并地球轨道的红巨星太阳,左下角的小黄点是太阳现在的大小。图片来源wikipedia
2.脉动变星
接着,太阳进入了“内外两开花”的状态。除了外部的氢壳继续发生核聚变反应外,内核残存的氦在不断增大的温度作用下被“点燃”,发生了由氦剧变成碳的核反应。相比于最少都是以百万年为时间单位所衡量的恒星演化过程,氦被点燃的时间短得让人惊叹。在数分钟的时间内,相当于太阳质量40%的氦被剧烈“燃烧”成碳,释放的能量大致相当于太阳在当前状态下持续数百万年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现象被科学家们称为“氦闪”。之后,太阳在继续燃烧氦的同时,自身已经无法回到平衡的状态,不断地进行膨胀与收缩的交替,成为一颗脉动变星。(脉动变星,是指由脉动引起亮度变化的恒星,数量约有20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