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季解说词全文第九集实业(12)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俄国正为伊犁交涉中;法国占领清朝的藩属国安南,直接威胁到中国领海;日本强势插手朝鲜事务,窥伺中国东北。
吴长庆被调任广东水师提督,奉命帮办山东防务,着手部署海防事宜。
晚清的局势,人人看在眼里。大清帝国如同一艘四处漏水的巨轮,船上的人如何自处?张謇有张謇的志向,袁世凯有袁世凯的盘算。
1884年夏天,离乡数载的张謇回到了南通老家。
在大清朝的官场走了一遭,他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个国家的上层权力,看到了权谋和腐朽、无知和无情,也看到了痛惜和无奈。他更深地理解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何以衰零至此。
两年前,张謇追随吴长庆,带兵奔赴朝鲜。
朝鲜夹在中、俄、日三国之间,战略地位尤其重要。当日本军舰悍然登陆时,朝鲜发来了出兵援助的请求。
在朝鲜的一年多,张謇作为主要幕僚,参与了各项策略的制定。但最终,吴长庆却成为朝廷派系争斗的牺牲品,回国后郁郁而终。
吴长庆的突然离世,对张謇打击很大。幕府宾客四散时的势利,让他体会了一次残酷的世情冷暖。这其中就包括吴长庆生前颇为看重的袁世凯,他很快就不再称呼张謇为老师。
更让张謇无法忘怀的是,他第一次体验到了政治斗争的震波。回国前,他曾拟过一篇关于朝鲜善后的文章,核心观点是,请朝廷务必下定决心,保全朝鲜。
这篇《朝鲜善后六策》,几经辗转,被交于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看过,只评价了两个字:多事。
主和的李鸿章一派大权在握,不愿多事,主战一方想借此抬高自己的声望,获得更大权力。但究竟,什么才是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呢?没有人能回答。
回到故乡的张謇,感到自己和这个帝国一样,一时间茫然无措。
张前并不知道,他所著的《朝鲜善后六策》已经在北京官场传开,不少朝中要员都看到了。文章引发了对日强硬派的认同,包括军机大臣翁同龢。
翁同龢地位特殊,他是咸丰六年的状元,前后两朝皇帝同治、光绪的老师。
在政治上,翁同龢与李鸿章势如水火。虽然他们都意识到了帝国的巨大危机,都想要挽救王朝的颓势,但是,他们身处不同的权力阵营。
京城的事,对此刻的张謇来说,显得很遥远。在南通老宅里,他又做回了一个书生。
数年的游幕生涯,已经让他积攒了足够的经验和声誉。但“学而优则仕”,依然是他心中认定的唯一正途。然而在之后的四次会试中,他都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