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季解说词全文第九集实业(16)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上千年来,商人在中国社会都被视为“末业”。张謇经过反复考虑认定,“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他为纱厂取名“大生”,源自《周易》中的一句“天地之大德曰生”。
状元办厂轰动一时,但在动荡的时局下,筹股、买地、建厂房都历尽艰难。张謇用了五年多时间,直至最后背水一战,大生纱厂才正式开车纺纱。
幸运的是,正好赶上纱价看涨,纱厂在投产当年就实现了赢利。此后利润节节攀升,第二年得纯利五万两白银,第三年十万两。到民国初年,累计纯利达到三百七十多万两。
在这十多年中,张謇又以大生纱厂为核心,创立了近二十家企业。有垦牧公司、盐业公司,有油厂、面厂、铁厂,还有酿造公司、轮船公司等等,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资本集团。
从清末到民国,从政的召唤时常传来,张謇也陆续参与了不少政治事务,但他的政治热情远不如他对实业的狂热投入。
他希望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早日臻于富强,他感觉自己似乎已经找到了那条路。
那是一段民间实业家们大展宏图的时间。大生纱厂从一开始就很有现代企业的气息,在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工厂”,更不知什么是“股票”的时候,张謇已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
时代的改变让股东们愈发充满信心,他们期待着推翻了帝制的中国,万物生长,万象更新。
建设新国家需要新人,兴办实业所获之利,正是张謇兴办学校所需之资。
通州师范学校是他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开学前一天,他会和工作人员一起,将学生宿舍门上挂名牌的钉子一一敲实。他甚至亲自去布置学校的厨房和厕所。
学校教授的不再是古代典籍,而是管理法、修身、历史、地理、算术、文法、理化、测绘、体操等实用课程。
张謇尤为看重师范教育,此后又专注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兴办女子师范学校。这些学校向全国各地的学生开放,他希望受教者学成后,能把新式教育的火种带回家乡。
国家正在建设共和体制,这位曾饱受科举之苦的前朝状元坚信,只有赋予每个人知识、思想和品质,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国民,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中华民国成立后,张謇的经济事业逐渐进入鼎盛时期。公元1917年,大生纺织公司成立20周年,张謇在纪念会上向股东汇报,公司历年纯利累计总额达到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
这是中国民族工业史无前例的成绩,张謇成了那个时代受人敬仰的实业英雄。在棉纺与垦牧方面的巨大成就,为他在东南地区,以至在全中国都赢得了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