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顶尖学霸(7)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在西南联大度过的7年,何兆武读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换了四个系,第一年念的是工科的土木系,后来才选择历史系。
何兆武说,当时弃理从文,有两个潜在原因,一是小时候在北京,逛了皇宫园囿,容易“发思古之幽情”;二是那时候正值国难,战争让他更关心人类的命运,以为学历史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他对大学志愿的追求,既有“小我”,也有“大我”。
西南联大校门
1940年,在重庆备考西南联大的邓稼先亲眼目睹日机轰炸。一颗颗呼啸而下的炸弹让他明白,一个备受欺凌的弱国没有太平日子可言。进入西南联大后,邓稼先选择了物理学专业。
当时,西南联大集聚了国内一流的学者、教育家,物理系更拥有顶级的师资力量。参与测得普朗克常数的叶企孙、为证实康普顿效应做过贡献的吴有训、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赵忠尧……他们成为联大学子的引路人,而这些杰出学生中,不仅有邓稼先,还有杨振宁。
1947年,邓稼先在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邓稼先与杨振宁两家是世交,他们同时在西南联大求学,抗战后一同出洋留学。不同的是,杨振宁报考大学时选的是化学系。
不曾想,进入大学后,杨振宁感受到了物理学的魅力,向学校请求转入物理系学习。20世纪,整个物质世界的新理论不断创立,科学的星辰大海吸引着杨振宁这样的有志青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凭借“宇称不守恒理论”,登上了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领奖台。在获奖致辞中,杨振宁满怀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深情地说:“我既以我的中国文化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