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从兴趣开始(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在2019年第28届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我省衡水中学脱颖而出,以11金成绩位列全国第一,展现了优秀的科学素养。
据了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河北赛区选拔活动,我省每年参加人数超过10万,经过初赛选拔,每年有近万人参加省赛选拔。
此外,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有超过40万名青少年参加;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从最初的百余人到2021年的1256人,参赛学生人数不断攀升。
“举办、组织参与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一批批热爱科学、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青少年埋下科技的梦想种子。”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一个困境在于,人们对创新教育的理解有偏差,存在急功近利现象。”该负责人说,一些学校将培养创新人才与科技竞赛活动画等号;部分家长将参与创新人才培养视为“考试加分”“直升名校”的快捷通道,忽略了“求学问道”的初衷。
比赛的目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平台,让孩子学会展示和交流,而非仅仅为了证书。“要去功利化,中小学阶段主要应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好奇心,给孩子营造热爱科学的氛围。”该负责人表示。
以人才为抓手,提升科普水平
这是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的一堂科普课。
“汽车在风洞试验中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列车高速行驶中,应如何防范横向吹来的风?”……在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河北省风工程和风能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宽给学生们上的“从冬奥会防风网到风工程研究”科普课上,同学们时而认真思考,时而兴奋不已。随着一个个防风网背后科学原理的揭示,科研梦想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
科普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像刘庆宽一样的学者。近年来,多项调查分析表明,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行动力偏弱。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孙轶飞为科普工作奋斗多年。“对科研人员来说,科普不仅是分内事,也是职责所在。”孙轶飞说,搞科普需要时间和精力,在现行科研和人才评价体制中,没有相应的岗位设置,也没有完善的激励措施。
如何让科研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普,既保证科技创新发展、又兼顾科技传播,是亟须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我省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今年,首次在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设立科学技术普及类奖项,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围绕将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设立了省级科技计划科普专项,加大对科普的资金支持。科普专项经费从2017年的500万元持续增长到2021年的3000万元。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