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埠头的故事(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过去的杭州,街道和路面都不宽敞,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水道航运,人们习惯把运河上停靠大客船和大货轮的区域统称为码头,把内河小船停靠的斜坡阶梯,统称为河埠头。
凡是沿河人家都会在后门建造一个河埠头,成为与外界交往的人货两运交通站。在老杭州人眼里,一个河埠头,就是一个小码头。发生在河埠头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既数不清又讲不完。
舍 得
河埠头
是一只神奇的百宝箱
河埠头又分作公共河埠头与私家河埠头。公共河埠头是时代的寒暑表,可以从中打捞起时代的遗物。
河埠头真是一只神奇的百宝箱,河底下什么都有。有历朝历代不慎失落的头钗、戒指、硬币,也有故意丢弃的东西——解放初期,特别是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夜深人静时,公用河埠头常有人影晃悠,很多物品,被悄悄沉入了水底。这些物品,有家中私藏的枪支弹药、刀剑利器,有“封资修”之嫌的金银玉器。
有人丢掉,自然会有人去捡拾。1958年,人们响应国家号召回收废铜烂铁,大家挖地三尺四处搜觅。第一个被想到的就是河埠头,水性好的小伙子一口气下潜长达1分钟,不会游泳的人也有妙招,在岸上用竹竿绑上吸铁石,像探头一样伸到水底去耙挖。自然也捞出不少破铁锅、破脸盆和锈迹斑斑的铁器。每当淘出大件时,岸上的吃瓜群众就会热烈鼓掌。
记得在旧城改造中,武林门运河混堂桥码头,曾经挖掘出不少龙泉官窑瓷片。凤起路一带的河埠头,掘出一只明朝“正德龙凤”钱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西湖码头和河埠头挖掘出来的器物比一般河底要多,质量也好。尤其是古人头上不慎失落的簪钗,在水中千百年不腐蚀,重见天日时依然光彩夺目。
西湖疏通挖泥工程时,因为泥沙中含有千年宝贝,政府决定将它原封不动堆放到江洋畈保存,不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挖掘,给子孙留下一笔遗产。
河埠头是一个有声有色的小舞台
“小舞台”有两层含义,一是河埠头宽敞,聚人气。盛夏夜间此地凉风习习,是个纳凉的好地方,在袅袅的蚊香烟雾中,书场开讲了。骆师傅口才好、威信高,肚子里装着数十部古代评书。只要他一坐下,邻居们就会搬来竹椅木凳,围成一个圈子要求他说一场。大家摇着蒲扇,足蹬拖鞋,竖起耳朵,鸦雀无声,那一支又粗又大含有“六六粉”农药的木屑蚊香,点燃后非常呛人,不但熏得蚊子迷迷瞪瞪,人也被熏出眼泪鼻涕。骆师傅会讲“金台三打少林寺”“岳武穆精忠报国”“薛仁贵征东”……他讲得绘声绘色,连过路人都会停下脚步凝神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