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过春节看电影,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这些年都有啥变化?(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2013年春节,一直在工作岗位值班的各行业职工代表陪父母走进影院,共同观看贺岁电影。贾同军摄
五六十年代 过年开始习惯有电影陪伴
1953年2月11日,《北京日报》3版
1963年1月16日,《北京日报》2版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民的春节文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看电影渐渐成为城乡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经典活动。
1953年,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为了开展春节首都群众文娱活动,决定举行春节游园联欢大会。游园联欢大会的内容很丰富,有评剧、曲艺、杂技等演出,也有篮球赛、交际舞会、游戏,当然更少不了人们喜爱的电影放映。电影的放映从春节前夕就开始了,人们可以在劳动剧场观看《重返前线》《儿女亲事》《反对细菌战》等多部电影。(1953年2月11日《北京日报》3版,《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春节游园联欢大会》)与此同时,京郊农民在春节期间也能一饱眼福:首都春节文艺宣传委员会组织了13个电影放映队,在2月14日至16日到各郊区放映100场电影。郊区农民跟城里人一样,可以看着电影过大年。(1953年2月13日《北京日报》2版,《全市展开春节文娱活动》)
此后,新春佳节有电影作伴,渐渐成了北京人过年的习惯。翻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报纸,一批令人记忆犹新的经典影片映入眼帘。1956年春节,北京的影院上映了一部扣人心弦的惊险影片《神秘的旅伴》。它不仅具有惊险片的一般特征,而且有着独特的风格,把动人的抒情调子和激烈斗争的战斗气氛很好地统一起来。像在一个月夜,朱林生为了表示爱情,把用花枝编成的花环挂在小黎英的颈上。后来,花环在危急关头为朱林生追踪敌人提供了线索。这个花环不仅是爱情的象征,也成了敌我斗争的一种武器。(1956年2月12日《北京日报》5版,《春节上映的几部影片》)1957年春节,北京的各大电影院放映了当时最新的电影《上甘岭》;1959年春节,上映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和苏联影片《静静的顿河》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