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过春节看电影,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这些年都有啥变化?(5)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春节期间放映的电影喜剧色彩越来越浓厚。辛苦劳累了一年的人们,更愿意在这个合家团圆的传统佳节里收获欢声笑语。1986年春节,7部轻喜剧影片排队上映,其中最出挑的是《迷人的乐队》《咱们的退伍兵》等农村题材的影片。同步上映的喜剧电影还有《抢新郎》《取长补短》《路边吉他队》等。多部充满欢笑的喜剧电影寓教于乐,使人耳目一新,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喜爱。(1986年1月24日《北京日报》1版,《春节请您欣赏七部轻喜剧影片》)
春节期间去电影院的市民也越来越多。1988年除夕到大年初一,本市各影院共放映电影112场,接待观众101600人次,城市居民平均每50人就有1人坐在影院中看电影。(1988年2月19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影院节日接待观众十万人次》)
九十年代 看电影成春节合家欢娱乐活动
1994年2月1日,《北京日报》5版
1995年2月24日,《北京日报》5版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春节期间有了更多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电影。党的富民政策让农民勤劳致富,但是一些人却在解决温饱后染上了赌博恶习。1991年春节,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农村题材电影《斗鸡》在全市上映,以喜剧的形式抨击了农村的赌博之风。(1991年1月31日《北京日报》2版,《本市二月将上映十四部中外故事片》)1994年春节,在股市对普通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的时候,北京上映了轻喜剧故事片《股疯》。经过在股市一番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人们终于明白:人情、亲情、友情比股票、钞票更宝贵。(1994年2月1日《北京日报》5版,《移风易俗 喜迎新春 告别鞭炮 走进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