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英雄形象的性别话语:从附属到主体的女性(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纵观我国1949-2020年间涉及到英雄形象的动画电影,女性英雄形象大多具有“他者”特征,处于弱势地位,直到21世纪之后女性动画英雄才出现了性别平等意识。
这与影响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根基有关。女性英雄的这种“他者”地位首先体现在女性动画英雄角色较低的参与度和女性英雄形象作为动画电影主角的比例低这一方面。
早期女性英雄在我国动画电影中往往是以配角的形象出现,承担配合男性主角英雄形象完成成长叙事的“工具角色”任务。
如1959年的《一幅僮锦》中的僮族母亲为了生存辛勤劳作、夜以继日不知辛苦地织锦,终于完成奇作却不幸遭遇变故需要儿子去冒险拯救的淳朴善良母亲形象。
1963年的《金色的海螺》中塑造了一位十分美丽的海神仙女形象,海螺仙女对一位海边的青年芳心暗许,主动为其洗衣做饭不求回报,最终帮助青年证明了青年人的忠心和勇敢,配合完成了男性道德的歌颂。
同年的经典作品《孔雀公主》中虽然看似以孔雀公主喃麻喏娜为主角,但实则同样将女性角色塑造成为片中男性角色实现英雄之举的“工具”,美丽的喃麻喏娜嫁给板扎国王子召树屯后受到奸人陷害,公主没有做出任何主动救国行为,甚至没有为自己努力辩解,最终的圆满结局全靠千钧一发时王子归来实现。
这些女性英雄都实则作为配角的形象参与动画叙事,体现出了当时我国动画片中性别意识的不平等。
女性动画英雄作为“他者”的形象还体现在成为男性附庸和牺牲品上。